心继续放在辽东!”
“即便锦衣卫查明属实,但以臣之见,大明之忧仍在建奴,蒙古各部早已不足为虑!”
“陛下,如今应稳守辽东战果,巩固根基,实在不宜再生波澜!”
朱由校未曾料到,今日带头反对的竟会是王在晋,这让他颇感意外。
“臣赞同!”
“臣等亦赞同!”
朱由校环视一圈,多数大臣都支持王在晋之言,其中竟有徐光启与王象乾等人。
“陛下有改革之志,实乃列祖列宗之幸、臣子之幸、百姓之幸,但正因如此,陛下更应稳中求进,不可操之过急!”
“陛下前几日还提及西南土司或将生变,当下之急,应是平定土司之乱!”
平日沉默寡言的宋应星也站出来直言,尤其是提到西南土司一事,让朱由校心头一震。
是啊,自登基以来,虽看似步步为艰,却终能达成所愿,这也让他渐渐生出几分自满之意。
亲征蒙古大胜之后,他的心境已悄然改变,功名心愈盛,争胜之意愈强。
此刻,他忽然明白了史书中那些急于建功之君的心理。
功成名就之感,的确令人沉迷,甚至能让人忘却初衷、迷失方向。
见陛下神色有变,众臣趁势继续剖析利害,终于将朱由校从功名迷雾中唤醒。
眼下时机尚未成熟,正如宋应星所言,治理大国如烹小鲜,若此时触动边镇与商人集团,恐将引大乱。
若激起大规模兵变,朝廷将面临两难之选:或兵镇压,或安抚妥协,无论哪一种,都将耗费巨大精力与资源。
而今辽东与西南皆在用兵,北方多地又遭灾荒,国库已近枯竭,若再添一处战事,恐怕会重蹈隋朝覆辙。
在众臣劝说之下,朱由校只得暂且搁置查处山西商人的打算。
他意识到,自己这一次确实过于轻率。
商人之势力远比将门更难撼动。
不过,待他平定西南之后,再无人可挡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