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高见,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就连原本带有质疑意味的王绍微,此刻也觉得宋应星的话一针见血,分析得十分到位。
朱由校心里也在感慨,宋应星确实不凡,在这个年代几乎无人能及。
他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堪比一部百科全书,否则也写不出《天工开物》这样传世的着作。
“大司空的顾虑很有道理,这事关系到天下百姓,非常重要,无论具体情况如何,朝廷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内阁马上起草圣旨,司礼监加盖印玺,火传给北方各省府官员,让他们立刻将地方情况如实上报京城。
如有拖延或敷衍,一律下狱问罪,绝不宽恕!”
“告诉地方官员,这次朕给你们特殊权限,只要是有关灾情的事,可以越级上奏。
如果巡抚和布政使不作为,知府、县官都可以直接上报京城。
但记住,只此一次,仅限这件事,必须如实上报。”
看到皇帝如此重视,众臣立刻齐声应诺。
朱由校轻轻抬手,又转向王象乾说道:
“等圣旨拟好后,元辅尽快派人将旨意交给北镇抚司,让他们带着旨意立刻出!”
接着,他对身边的王朝辅说道:
“王伴伴,告诉许显纯,这件事必须办好。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表面应付,要多派一些缇骑随行,到地方后要深入查看,向老百姓了解真实情况。”
“遵旨!”
君臣几人在乾清宫又讨论了一些其他政务,大多都是些小事,只因需要皇帝亲自点头,才拖到现在。
大事议完后,朱由校站起身,转了转脖子,伸了个懒腰,说道:
“没有其他事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这场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朱由校也有点疲惫。
大臣们见皇帝已显疲态,也都识趣地告退。
此时的北方,天气已经回暖,正是全年最舒适的时节。
朱由校便在这龙座上稍稍闭目养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