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晋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奉上,神情严肃:
“陛下,这是四位总理大臣前日交给臣的密件。
京中有不少人居心叵测,密云被围时,有人暗中散布谣言,险些引京城大乱。”
“经深入追查,现了一些线索。
有朝中官员暗中勾结敌军,将我军情报和动向透露给了林丹汗。”
这些事朱由校早有预料。
林丹汗能出现在密云,他早已料到。
对他而言,这本就是个难得的机会,换作自己也不会放过。
可惜的是,这一切早在他掌控之中,这些人的小动作毫无意义。
这也是他为何要秘密离开密云的原因。
那些人并不关心谁坐上皇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损。
朱由校没再多问,只说了一句:
“现在你明白朕为何行事处处谨慎了吧。”
“陛下高明,臣佩服。”
朱由校拿着文书说道:
“辅臣写一份捷报回京,安抚民心。
至于这些跳梁小丑,等朕回朝之后再一一清算。”
“臣遵旨!”
等王在晋离开后,王朝辅低声禀报:
“皇爷,密云大战期间,城里抓了不少蒙古人,其中一人是朝中官员派来与林丹汗联络的家丁,他们已全部招认。”
“据那家丁供述,他是兵科给事中何士晋的仆人,那何士晋正是这次图谋反叛的主谋。”
“何士晋在陛下出征后,四处拉拢党羽,以东林一派和本地士绅为主,具体名单和人数尚不清楚,但户部主事陈所学参与颇深。”
何士晋?这名字他听都没听过。
这种在历史上连名字都留不下的人,恐怕也不过是蝼蚁之辈。
“这事由谁负责查办?”
“陛下,东厂已经查到线索!”
“立刻传旨给魏忠贤,先把这两人拿下,顺着线索追查到底,凡是可疑之人,不论有没有实证,统统押入诏狱。”
“遵命!”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规矩早已成了摆设。
官场之中,十之八九都有问题,不杀一儆百,根本无法震慑那些蠢蠢欲动之人,至少要让他们心存忌惮,不敢妄动。
“让杨寰也尽快回京,估计他那边也该有结果了,希望他能带来点好消息。”
其实,皇帝这次的真正目标并不是那些京官。
真正掌权的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跳梁小丑,他早就没了兴趣。
只是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自己跳出来送死。
既然如此,朱由校自然不会客气。
第二天
宣大军撤营返程后,羽林军也迎来了一次扩编,工兵营正式组建完成。
羽林军待遇优厚,粮饷充足,还有真金白银可拿,没人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当天夜里,魏忠贤送来密报,何士晋等人已被关入诏狱,京城一切如常,没有异常情况。
朱由校收到消息后不再耽搁,稍作休整,便下令班师回京。
……
张家口。
这是大明与蒙古之间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唯一一个长期合法开放的贸易点。
即便明军北征,也未影响这里的正常运转。
在张家口府衙后院,杨寰眉头紧锁,来回踱步。
他奉旨调查那些商人和官员的罪证,但两个月过去,收获甚微,只抓到了几个小角色,这让他实在难以向皇帝交代。
“都督,咱们兄弟已经尽了全力了,只是这些人太狡猾,我们低估了他们的手段。”
他怎能不急?这是皇帝亲自交付的任务,一旦办砸,后果不堪设想。
起初,他们刚到张家口时进展顺利,线索不断浮现,正当他们准备顺藤摸瓜时,却现线索突然中断,全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杨寰在锦衣卫多年,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他反复推敲,终于明白,这是对方设下的陷阱,为的就是试探他们的底细。
由此可见,那些人不仅有手段,还有脑子。
“你们查的那些蒙古人,有没有什么新线索?”
杨寰见此路不通,便迅调整方向,转而从蒙古人入手。
相比那些老奸巨猾的商人,这些蒙古人显然更容易突破。
“没有新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