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其他人,没必要赶尽杀绝。
“再告知顾秉谦与魏广微,多出几期报纸,内容必须真实,特别是南北直隶,必须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才过了几个月时间,信息司的报纸也就刚在南北直隶铺开,其他地方还在筹建,尤其西南一带,山高路远,一封信件往返都得半年以上。
当然,军情急报或驿马飞驰不算在内,就算这样,最快也得提前一两个月送达罢了。
教育司那边更别提了,北直隶的学堂还在筹备阶段,别的省份恐怕连动工都没开始。
“再拟一道旨意,让礼部尚书张瑞图去国子监走一趟,把那些监生士子全调往南京,一个都不许留在京城。”
国子监这样的地方,原本是给读书人准备的,现在朱由校有了新的打算,必须好好用起来。
朕花银子养着他们,不是让他们在背后嚼舌根、说闲话的。
朱由校不是嘉靖、万历那种躲在宫里不管事的皇帝,任由这些人肆意抨击。
历史上软弱的皇帝不少,比如大汉的桓帝、灵帝,一味退让,反而让那些清流越嚣张。
必须先培养起一批人来,引导他们的思想方向。
不管自己身份如何,基本的支持力量不能少。
军队已经掌握在手,接下来可以尝试做一些小范围的改革。
不需要他们有多高的才华,只要踏实肯干,朱由校就满足了。
---
三天后,以程正已为的东林逆党主谋二百多人,全部押往西城集市,执行凌迟之刑。
这些人是朱由校亲自下令定罪的,连审讯的流程都省了。
官府大张旗鼓地宣传皇上的英明决断,处置贪官污吏,配合最新一期报纸的行,把这些人干过的丑事一一登出。
“这些人胆敢密谋造反,真是死有余辜!”
“这人就是刘懋吧,长得人模人样,心里怎么这么黑?看看报纸上写的他那些事,连辽东的武器军粮都敢克扣,难怪打不过那些蛮族。”
“报纸上不是说了吗,他们克扣军资就是在为谋反做准备,还勾结商人哄抬物价,真是可恨!”
一位年迈的老秀才一手颤抖地拿着报纸,嘴里喃喃:
“这这这……太不像话了……不敢看……世风日下啊!”
旁边的中年人也愤愤开口:
“原来他们干了这么多肮脏事,怪不得我会被罢官,他们该杀!”
报纸上不仅写了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事,连过去的黑历史也都被翻了出来。
泰昌皇帝登基时对东林党人大加封赏,结果导致许多重要权力被这些人掌控,特别是“京察”
这项人事审查权,极为关键。
别小看这场京察,它可是让文官们斗得你死我活的权力游戏。
谁掌握了这项权力,谁就能光明正大地清除异己。
当年严嵩、张居正,都是靠着京察稳住自己的地位,最终大获全胜。
京察由吏部、都察院以及各地掌道御史共同负责。
地方官员每三年接受一次考核,京城官员则是六年一次。
最关键的一环,是由吏部尚书来定名单,最后才上报皇帝。
可以说,这位尚书大人一手遮天。
他说你不称职,那你就是不称职。
而他们在记录不合格名单时,往往连具体理由都不会写出来。
通常只用两个词概括……“不谨”
和“浮躁”
。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里面的操作空间极其宽泛,什么事情都能往里装。
大到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小到穿衣不整、行为粗鲁,都可归入此类。
这些儒家学子最在意的就是名声。
一旦被贴上这样的标签,那可就是一辈子的污点,死后也洗不掉。
所以这京察不仅关系到个人声誉,还能借此干掉政敌,顺带捞点声望,甚至有机会升迁。
如此一举多得,自然引各方拼死争夺。
“午时已到,行刑!”
随着刑部尚书薛贞一声令下,行刑之人纷纷动手。
围观百姓情绪高涨,齐声高喊:
“杀、杀、杀!”
等到二百多人全部行刑完毕,天色已近黄昏。
凌迟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
犯人不能死得太早,要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