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为了马匹。
无论是北伐草原还是对付女真,骑兵都必不可少,战马成了当务之急。
“陛下,此事恐怕过于仓促。
往年互市多在六七月开启,大明与蒙古皆已形成惯例。
互市涉及资金巨大,恐怕各方尚未准备妥当。”
王象乾长期镇守九边,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那就推迟一个月。
礼部派使者通知蒙古各部,将朕的意思传达清楚。
户部抓紧筹备茶叶、布匹等物资。”
“内阁文通知各地商人,令其尽快筹措。
今年互市由户部统筹,优质战马务必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不得流入商人之手。”
“兵部传令九边,命边军将领密切监视各蒙古部落,谨防生事。
互市必须平稳进行,不能出乱子。”
众臣也明白皇上为何如此急迫。
皇上崇尚武事,虽有异议,也只能执行。
“臣等领命。”
朱由校心中两个月已是极限。
互市需时良久,加上战马运回京师,估计要到四月。
之后还需训练骑兵,时间十分紧张。
而今年九月,四川的奢崇明将起兵作乱。
朱由校决心迅平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陷入长期战争,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是时候让秦良玉提前准备,换掉徐可求,由朱燮元接任巡抚之职。
努尔哈赤也将进攻辽沈,今年注定艰难。
------------
京师街头,一名背后插着黄色令旗的骑兵飞驰向皇宫,口中高喊:
“辽东捷报、行人避让!”
消息迅传遍全城,有人激动地敲锣打鼓,在街头奔走相告。
多年未闻辽东捷报,如今竟真传来好消息。
“一定是熊经略击败了老奴,我大明军队重现万历盛世!”
北方的严寒刺骨,气温怕是已至零下数度。
朱由校这几日连乾清宫门都不愿出,这天气实在不适合凡人待。
“皇爷,辽东捷报到!”
暖阁中,朱由校昏昏欲睡,听到“辽东捷报”
顿时精神一振,急急接过熊廷弼的奏报。
“臣熊廷弼遥拜圣安,奴酋于正月初四亲率五万军进犯辽沈,正午围攻虎皮驿。
臣亲率沈阳骑兵两万、奉集堡骑兵三千出城救援,在虎皮驿北二十里山林遭遇建奴正黄、镶黄、正白三旗。
臣于山林设伏,大败镶黄旗,斩两千二百三十七级,杀甲喇额真一人、牛录额真四人。
然臣兵力不足,不敢与敌主力决战,致虎皮驿失守,数万军民死于敌手,臣请罪!”
朱由校看完这份奏报,又翻开另一封。
这份更为详尽,熊廷弼将战事经过与诸将请功一一道来。
“召内阁和六部官员到乾清宫!”
朱由校终于放下心来。
这位熊廷弼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这一战老奴损失惨重,辽东的局势有望缓解,自己肩上的担子也会轻许多。
也说明现在的辽军还是能打的,能在野战中击溃三千建奴披甲兵,虽然人数占优,但敢于正面硬刚,已经很难得。
后世所谓的关宁铁骑,耗费大量国力打造,结果见到敌军就逃进城中,躲在城楼上靠火炮守城,简直是前所未有。
还美其名曰守护大明的关宁锦防线,保卫京师。
可惜朱由检这个蠢材居然信了。
那些军阀要什么给什么,他还以为自己多英明,干了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诸位爱卿,这是熊廷弼送来的捷报,大家好好看看。”
“好啊好啊,如此大胜,真是天佑大明!”
王象乾虽是文官,但和熊廷弼志同道合。
国家能有此胜,他内心激动万分。
“恭贺陛下,此乃天降祥瑞,大明中兴有望啊!”
那时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好事坏事,都喜欢归功于上天。
毕竟,皇帝可是上天的儿子。
“建奴的级已经在押送途中,天便能到京城。
届时朕要用这些级祭拜先祖,也要将这喜讯亲自告诉神宗爷爷。”
“熊廷弼说这是辽东将士献给朕的新年贺礼。
既然臣子有心,朕也不能无动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