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为报答太祖与陛下的恩泽!”
孝陵卫,是大明最忠诚的军队。
这份忠诚,从太祖起兵之时便根植于血脉之中,延续至今已近三百年。
他们世代为凤阳人,早在朱元璋尚未称帅之时,便已追随左右。
“朕打算将孝陵卫与羽林军合为一支军队,诸位怎么看?”
朱由校希望整合天下能战、敢战的兵力,组建一支比太祖时期更强大的军队。
“臣等遵从陛下旨意。”
“周爱卿,孝陵卫中可有擅长骑兵作战的士兵?”
“回陛下,孝陵卫中有两千人可胜任骑兵,骑术和射术都不逊于鞑子!”
朱由校听后眼神一亮。
骑兵,而且是不输于鞑子的骑兵,让他心中燃起希望。
“那有没有能披重甲的士兵?”
“回陛下,暂无。”
周兴武回答的语气明显弱了几分。
朱由校并未责怪。
他清楚,这个时代的人,只要能吃饱就已心满意足。
他相信,只要改善孝陵卫的伙食,将来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适合重甲作战的士兵。
“王伴伴,拟旨:羽林军四大营扩编,升任周兴武为虎贲营参将、李松平为骁骑营参将,千户李之龙、千户周文刚为虎贲营游击将军,千户李文胜为骁骑营游击将军。”
“另设辅兵一营,定月饷二两。
羽林军正兵每月考核一次,实行末位淘汰,最后一百人调入辅兵营;辅兵营中成绩最优的百人则补入正兵营。
若正兵战死、伤残或退役,均由辅兵营补充。
总兵力暂定三万人,由千户李威任辅兵营参将、千户周平恩为游击将军。”
朱由校看向两位千户,继续说道:
“辅兵营训练标准与正兵营一致,每日训练四个时辰,但训练内容与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他略一沉思,转向张维贤:
“京营还有多少战马可用?”
“回陛下,约有五六千匹,但其中半数已不适合战场使用,陛下是否需要?”
朱由校盘算了一下,羽林军现有四千匹马,孝陵卫有两千匹,再加上这三千匹,共计九千匹,眼下应够使用。
其余战马可用于运输。
“老国公再走一趟京营,把三千营的战马全部调来。
同时再挑选一批军士进入辅兵营,标准可稍低,但仍需择优录取,若人数不足,便从民间招募,方式与前次相同。”
“将神机营中可用的将领与士兵也一并带过来,优先训练火器使用。”
“即刻组建后勤司,暂由王体乾与张之极负责,从宫中抽调三百名太监协助。
将全军火头军集中管理,并再招募三千人。
今后羽林军的军粮与饮食调度,皆由后勤司负责。”
“奴婢遵旨!”
“臣遵旨!”
王体乾从南京回来之后,总觉得自己被皇爷给忘了。
说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结果变成了御马监的大太监,虽然差不多,心里却总不是滋味。
如今皇爷总算又想起自己了,这差事一定要办得妥妥帖帖。
朱由校转头对周兴武、李松平、张维贤说道:
“今后羽林军的训练就交给你们三人。
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务必要让全军人人能战。
训练可以再加大力度,朕三个月后就要用兵。
特别是骁骑营的三千骑兵,必须练出个样子来,别让朕失望!”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好了,今天的军议到此为止,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待众将退下后,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
眼下,只剩参谋司的事了。
他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海选人才,亲自出两道题,面向天下布诏告。
凡是有自信、有能力的人,可在除夕前三天来京,将答案交给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会将答卷呈递御前,朱由校亲自过目。
凡是通过的,便可得到皇帝亲自召见,并当场再出一道题进行考核。
能通过这三道关卡的,就有资格进入参谋司,而其中表现最出色的人,还会被赐官,并可在御前听命,可谓一步登天。
朱由校花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敲定这两道题。
他看着眼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