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的人,补充到营级以下的职位。
至于各营的游击将军,他并没有打算从这些人里选,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没打过仗,甚至还有不少人连字都不识,更别谈什么兵法、谋略了。
他们只能胜任基层的职务,游击将军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特别是羽林军一营的统领,还得自己费点心思去寻访真正有才能的人。
“现在朕出个题,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谁能答得好,谁就是羽林军的千总!”
“现在外面有一队敌军,八百骑兵正朝你杀来。
你手中有一千步兵、三百骑兵。
敌军以五百骑兵正面冲锋,另外三百骑兵从两翼包抄。
你该如何应对?”
朱由校平静地看着他们,缓缓说道。
那些出身军户、农民的候选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他们只知道听从命令,冲杀在前,根本没接触过这种战术层面的问题。
“回陛下,臣以为,应让步兵结阵,挡住敌军两翼。
弓弩齐射,消耗正面骑兵,再让三百骑兵趁势反击,以迅雷之势冲破敌军正面,这样虽不能必胜,至少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番话倒是有些见地。
骑兵对战步兵,天生就占优势。
若是一般的步兵,被骑兵一冲,恐怕就溃了。
步兵要想胜骑兵,必须有数量优势、装备优势,还要有不惧敌人的胆魄,才有可能取胜。
朱由校看着那人,觉得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臣叫李兴。”
李兴低声答道。
“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泰山营的千总。”
李兴旁边一人急忙开口:
“陛下,臣以为应当先制人,以三百骑兵先击溃敌军两翼,再以步骑合力进攻正面之敌。”
这属于冒险一搏的策略,寄希望于骑兵能在短时间内击破敌方一路,再集中兵力进攻。
虽然风险不小,但也算有胆识。
“你叫什么?”
朱由校盯着他问道。
虽然回答并非最理想,但千总这个职位,不需要有多高的兵法造诣,关键是要能带兵、敢打仗。
“回陛下,臣叫吴风。”
“好,你是骁骑营的千总。”
后面陆续又有人作答,但大多只能勉强应对。
朱由校费了不少心思,才勉强补齐了三大营的千总职位。
中间还不得不降低题目的难度,并给予一些提示。
英国公张维贤的孙子张世泽也勉强答了出来,朱由校便将他任命为虎贲营的千总。
日后也会重点培养他,希望他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也算是对张家的一份回礼。
军队的基本架构已经搭好,接下来,就看朱由校如何找到真正的主将之才了。
孙传庭、曹文诏、满桂等一批名将也该登台了。
还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先生,他是大明难得的奇才。
还有几年后将造出大明版燧枪的毕懋康,这些人才都得好好重用。
戚家军和白杆兵也得调回京城,绝不能让浑河血战在这个时代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