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军队若要入城,必须持有兵部颁的调兵批文。
皇帝的旨意在地方难以通行,文官系统只认内阁与六部下的正式文书。
无兵部许可,地方官员有权拒绝军队进城,即便是皇帝直属的羽林军也不例外。
明末时期,此类情况屡有生。
倘若遇到作风强硬的地方官,无论明军胜负如何,只要无兵部公文,只须紧闭城门,军队便只能露宿野外,忍受风寒。
当然,这种现象也与军队自身行为密切相关。
有时,官兵比叛军更令人畏惧。
部分军阀统帅,以“合法”
名义四处掠夺,强征壮丁与流民入伍,借此扩张势力,并向朝廷索取大量军饷与补给。
某些地区百姓,宁愿夹道迎接反贼,也不敢与官军照面。
朝廷与皇帝对此束手无策,连责备都不敢,只能默认其行为,顶多象征性地给予“戴罪立功”
之类的处理。
朱由校即位以来虽推行不少新政,但主要集中在京师与辽东两地。
至于关内其他安定区域,皇权尚未真正渗透。
越是远离京城的地区,皇权的威望与影响力就越弱。
若非此次晋王疏忽大意,他恐怕连王府大门都无法踏入,除非亲自出示身份凭证。
这正是他为何选择独自进城,而将军队留在城外的原因。
一旦离开京城,皇命几乎难以推行。
皇权的强化,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