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终将毁于一旦。”
“战国时代,秦国之所以能由弱转强,最终横扫六合,正因秦孝公与秦惠文王果敢任用卫鞅,推行新法,奠定基业,方有后来始皇一统四海的伟业。”
“反观当年称雄天下的齐、魏、楚诸国,鼎盛之际何尝不是群雄侧目,威震八方?”
“可它们固守旧制,百年间不思进取,一味依赖先辈积累。朝纲败坏,君主短视昏庸,国势日渐倾颓,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
“你们身为朝廷命官,熟读经史,难道看不清王朝兴替背后的规律?”
“莫以为朕看不透你们心中盘算。在你们眼里,私利远重于黎民疾苦,更无半分对我大明江山的忠诚。”
“为了重现盛世荣光,为了朱家社稷绵延万世,区区科举改革又算得了什么?”
“倘若时势所需,即便彻底废除旧科举,另立新规,也在所不惜。”
此言一出,殿中空气仿佛凝固。
连一贯忠心耿耿的官员也面露惊惧。
科举沿袭数百年,多少人由此步入仕途,如今竟有人要将其推翻。
朱由校早已预料众人的惶恐。他今日之语,既为明志,亦为震慑,只为让群臣看清他的决意。
“朕清楚得很,动了科举,最坐立难安的就是你们这些身居高位之人。”
他抬手环指殿中文官,目光如刀,毫不避讳。
“尤以江南、浙江出身者为甚。此刻怕是恨不得朕突然驾崩,好保住你们那点既得利益。”
“你们心里打着什么算盘,朕未必全知,却也猜得七分。”
“登基之初,朕便在朝堂宣告:天启朝不再是万历余风回荡的时代。这天下,只听朕一人定夺。”
“凡挡在我前行路上者,无论身份多高,势力多大,皆将被碾为尘土。”
“今年的科举改制,仅是开端。往后凡是腐朽无用、阻碍国运的陈规陋习,朕都要一一革除。”
“我要还大明一个清明朗朗的乾坤,给百姓一条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