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压在玻璃板下的八个字——“以静制动,以正破邪。
根基在实,何惧风浪?”
——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省工信厅这艘刚刚驶入惊涛的航船。
他深知,对手的疯狂反扑,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虚弱与恐惧。
越是此时,越需要稳住阵脚,以不变应万变。
陈明远主导的内部复核小组,在王磊的授意下,以一种近乎严苛的度和透明度运作起来。
小组名单公示,复核方案报备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所有矿务局棚改项目的原始档案,从政策文件、会议纪要、招投标记录到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凭证、安置房分配名册,源源不断地被调往省工信厅指定的保密会议室。
复核小组的灯火彻夜通明,复印机昼夜不停地吞吐着纸张,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油墨和纸张的味道,也弥漫着一场无声战役的硝烟味。
陈明远本人则如同一个精密运行的齿轮,严格按照王磊的要求,每日雷打不动地向厅长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内容详尽到复核的进展、遇到的疑点、下一步计划。
他脸上的职业微笑依旧,汇报时条理清晰,态度恭谨,但王磊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份“公事公办”
的表象下,陈明远的眼神深处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和谨慎。
王磊悍然否决北岸新区项目的余威犹在,其面对构陷时展现的强硬坦荡,都让陈明远不得不重新掂量这位新厅长的份量和手腕。
他暂时收敛了所有试探,选择了最安全的路径——全力执行命令,不留任何把柄。
然而,风暴的核心并未转移。
北岸新区石化项目的选址问题,在王磊那石破天惊的反对后,成了悬在省里决策层心头的一根刺。
副省长亲自挂帅,组织专家团队对王磊提出的安全距离问题进行了紧急论证。
论证结果毫无悬念——王磊依据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磐石”
国标要求是铁律,不容挑战。
专家团队一致认定,原储罐区选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调整。
项目的整体规划被迫按下暂停键,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和布局调整。
这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周海平的脸上。
项目停滞带来的连锁反应巨大,恒力重工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愈焦灼,传递到他这里的压力陡增。
更让他恐惧的是,王磊在安全问题上展现出的无可撼动的权威和专业性,让他在省领导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他感觉自己像一只被逼到墙角的困兽,王磊那沉稳如山的身影,就是那堵他撞得头破血流也纹丝不动的墙。
“不能再等了!
必须在他根基未稳时,给他致命一击!”
周海平在秘密据点对着马东升低吼,眼中布满血丝,“陈明远那个滑头靠不住!
内部复核?哼,那是王磊的障眼法!
必须从外部加压,让火烧得更旺!”
马东升眉头紧锁:“周主任,省厅的内部复核还在进行,我们这时候再插手,会不会太刻意?而且…矿务局那边,钱明像护崽的老虎,把档案捂得死死的,我们放出去关于他小舅子的风,好像…没掀起太大浪花。”
“没浪花?那就扔块更大的石头!”
周海平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内部复核算什么?我们给他来个‘升级版’!
你立刻去安排,动用我们在审计厅的关系,以‘近期收到重大国有资产流失线索’为由,申请对矿务局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专项审计!
级别要高,动作要快!
打着省审计厅的旗号下去,我看他王磊和钱明还能不能只手遮天!
审计组下去,就不是他陈明远能掌控的了!”
---
周海平的“大石头”
来得迅猛而直接。
仅仅三天后,省审计厅一份正式的专项审计通知便同时送达省工信厅和矿务局。
通知措辞严谨,依据充分,言明根据相关线索反映,将对矿务局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土地出让、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环节进行重点审计,要求全面配合。
审计组规格颇高,由审计厅一位资深副厅长担任组长,成员皆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
阵势之大,远省厅的内部复核。
消息传来,省工信厅内部气氛骤然一紧。
不少人私下议论纷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