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得几乎被忽略的蓝色数据流——那是通过高传感器捕捉到的、阻尼油液在微米级毛细孔中流动的实时反馈!
就在那毁灭性的冲击波峰即将撕裂一切的瞬间,蓝色曲线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尖峰脉冲!
紧接着,绿色曲线在即将崩溃的边缘,奇迹般地稳住了!
虽然依旧在危险区间高位震荡,但密封面压力维持住了最低安全值!
没有生灾难性的泄漏!
“缓冲机制生效了!”
王强猛地一拳砸在操作台上,眼中爆出狂喜的光芒,“是毛细孔的孔径!
oo5!
阻尼油液的响应度刚好能跟上冲击的节奏!
它在极限边缘扛住了!”
试验台缓缓停止轰鸣。
当最后的数据定格在屏幕上时,整个车间爆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极限工况下,动态补偿结构经受住了魔鬼般的考验!
虽然并非完美,但证明了王强那“以柔克刚”
、“动态缓冲”
的核心思路完全正确!
“师父!
成了!
我们成了!”
小陈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哽咽。
“快!
记录所有数据!
特别是冲击峰值时毛细孔的响应参数和油液流!”
王强顾不上庆祝,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优化点就在这!
把阻尼油的粘稠度再提高5,毛细孔阵列的布局再微调!
极限工况的裕度还能再提升1o!
这结构,有戏!
大有可为!”
他拿起被汗水浸透的设计草图,在那精密的环形微型液压腔结构旁,用力写下一行字:
“微米之间,生死之地;动态之智,破局之匙!”
技术团队再次投入到狂热的数据分析和结构优化中。
失败的阴霾被这划破黑暗的曙光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向更高峰攀登的坚定信念。
这淬火而生的智慧之刃,在极限的熔炉中,终于劈开了困扰已久的技术壁垒!
---
省城,省委大楼小会议室。
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只坐了两个人。
一端是王磊,腰背挺直如松。
另一端,是省委分管工业、能源的副书记张为民。
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出细微却清晰的“笃、笃”
声,在寂静中如同叩问心弦。
“矿务局这次,动静不小啊。”
张为民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听不出情绪,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落在王磊脸上,“揪出了孙德海,牵扯出刘振坤、张明远,现在连退休多年的林文斌也进去了。
省纪委‘清源’专案组的动作,更是雷霆万钧。
整个煤炭系统,风声鹤唳。”
王磊迎着他的目光,眼神平静无波:“张书记,矿务局党委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
刮骨疗毒,清除附着在国资身上的蛀虫,还企业一个清朗的展环境。
无论是孙德海还是林文斌,都是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
张为民的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似笑非笑,“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王磊啊,你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
改革需要魄力,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大局稳定。
尤其是现在,全省煤炭产业智能化升级处于关键期,人心浮动,对工作推进很不利。”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深意:“我听说,你们矿务局搞的那个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标准,在推广会上反响不错。
这是好事。
技术引领,标准先行嘛。
不过,也要注意兼容并包,不要搞技术壁垒。
有些老厂子,底子薄,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也要给人家留点活路,留点缓冲的时间嘛。
稳定,压倒一切。”
王磊心中雪亮。
张书记这番话,明着是谈技术标准,实则是在敲打矿务局反腐动作过猛,也是在为那些依附在旧体系上、可能被新标准淘汰的“老厂子”
说情。
这“老厂子”
,恐怕就包括荣泰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