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设备技术处那间曾如囚笼般的档案室,门终于被打开。
走进来的不是张明远,而是两名身着便装、神情严肃却带着一丝敬意的陌生面孔,以及一位省纪委的工作人员。
“王强同志,”
省纪委的工作人员上前一步,语气郑重,“‘清源’专案组陈国华主任委托我们,向你传达组织的感谢!
你提供的线索和证据,价值重大,为突破案件挥了关键作用!
鉴于目前案件侦办需要和你的安全考虑,专案组决定,结束你在省厅的借调,即刻起,由这两位同志护送你返回矿务局!”
王强愣住了。
结束借调?返回矿务局?巨大的惊喜如同暖流瞬间冲垮了他连日来的疲惫和压抑。
他看着那两位便装同志眼中善意的目光,看着省纪委工作人员肯定的眼神,一股酸涩的热流猛地涌上眼眶。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感谢组织!
我服从安排!”
他没有多问一句关于案件,关于张明远,关于那份他拼死送出的证据。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已经完成。
他像一名终于卸下千斤重担的战士,只想回到那片他倾注了所有心血的土地。
当他迈出档案室的门槛,重新呼吸到省厅走廊里并不算清新的空气时,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走廊里偶尔经过的省厅工作人员,投向他的目光复杂难辨,有探究,有惊疑,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王强目不斜视,在两位便装同志的护卫下,大步向外走去。
省厅的阴霾被他甩在身后,矿务局那弥漫着机油味和蓬勃生机的车间,正在前方召唤着他。
矿务局大会议室,下周全省新系统推广协调会的预备会正在进行。
气氛有些微妙。
参会的除了矿务局技术骨干,还有省内其他几个大矿务局派来的技术负责人。
省厅设备技术处只来了一个级别不高的科长,脸色尴尬,全程几乎没怎么言。
钱明作为矿务局代表,正在阐述那份新鲜出炉的《煤矿智能开采电液控制系统矿务局标准(试行)草案》。
他引数据,讲案例,逻辑清晰,底气十足。
“……因此,基于矿务局过半年无故障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全省推广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核心冗余架构设计规范、以及故障诊断代码体系……”
钱明的声音自信而有力。
台下,其他矿务局的技术负责人认真听着,频频点头,有人在小声交流:“矿务局这套确实运行得稳,他们的经验很有参考价值。”
“省厅那边现在乱成一锅粥,指望他们牵头定标准?不如就按矿务局的来,实在!”
王磊坐在主位,平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看到钱明身上那份源自实践、淬炼于风波的自信光芒,看到其他矿局代表眼中对矿务局技术方案的认可。
这份认可,不是靠省厅的行政命令,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运行成效赢来的!
是矿务局淬火之后,初试锋芒的锐气!
他拿起笔,在会议纪要上写下几个字:
“技术话语权,源于实力与担当。”
风暴远未停歇,省厅深水区的巨鳄阴影仍在。
但矿务局这柄新刃,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动挨打、只能依靠上级垂怜的锈铁。
它淬火于惊雷,磨砺于暗礁,如今,终于在这全省技术力量的注视下,第一次清晰地展露了属于它自己的、坚韧而锐利的锋芒!
这锋芒,指向的不仅是技术的未来,更是矿务局挺直腰杆、掌握自身命运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