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务局大礼堂里掌声雷动,几乎要掀翻屋顶。
主席台上,技能大比武的获奖者们胸前挂着闪亮的奖牌,手里捧着红彤彤的证书和厚厚的奖金信封,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光彩。
王磊站在台前,亲自为获得一等奖的王强、小赵等人颁奖,与他们一一握手。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无数道热切的目光聚焦在台上,掌声、欢呼声、工友们兴奋的口哨声交织在一起,空气里充满了汗水、机油味和一种昂扬向上的蓬勃气息。
王磊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庞,扫过那些为同伴喝彩的老矿工。
他看到了财务科几个年轻科员眼中燃烧的斗志,看到了机电队小伙子们摩拳擦掌的干劲。
这股由比武激出的、对“本事”
和“公平”
的渴望与信心,如同熔炉中翻腾的铁水,灼热滚烫,是新矿务局最珍贵的生机。
“同志们!”
王磊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沉稳有力,压过了鼎沸的人声,“今天的荣誉,属于台上这些凭真本事、靠硬成绩站出来的佼佼者!
更属于台下每一位兢兢业业、钻研技术的矿务局人!
新矿务局的筋骨要硬,靠的就是这股子钻研劲儿,这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儿!
技能比武,不是终点!
它是号角!
它告诉大家,在我们矿务局,凭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才是正道!
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越走越亮!”
他的话语再次点燃了现场,掌声如潮水般汹涌。
王磊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台板的轻微震动,那是人心汇聚的力量。
这股力量,是他推行新规、涤荡沉疴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就在这片灼热的红炉边缘,阴影并未完全消散。
礼堂后排最不起眼的角落,张伟缩在暗影里,身上那件从仓库保管员换下来的普通工装依旧显得格格不入。
他看着台上领奖的风光,看着周围工友们毫不掩饰的羡慕和议论,那些声音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几天前仓库风暴的惊悸还未完全褪去,李卫国那洞穿肺腑的审问、王磊那悬在钢丝上的“机会”
,让他如同惊弓之鸟。
“物资管理流程优化小组”
的牌子挂在一间临时腾出的小办公室里,里面堆满了从后勤仓库搬来的历年账册和单据,空气里弥漫着陈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
张伟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的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采购单、验收单、出入库记录。
只是此刻,他的角色不再是签字的“张副科长”
,而是一个必须拿着放大镜,从这些熟悉的字里行间,去寻找自己曾经参与或默许的“褶皱”
的罪人。
他翻开一本厚厚的设备配件采购台账,手指划过那些熟悉的供应商名称和金额,冷汗不知不觉又浸湿了后背。
一笔看似正常的采购,日期、数量、价格都“合规”
,但张伟的脑子里却清晰地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供应商老刘递过来的那个厚厚的信封,马振国在一旁意味深长的眼神,还有自己当时故作镇定的签下名字时,手指那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些记忆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神经。
他猛地合上账册,大口喘着气,胸口憋闷得厉害。
举报马振国、张有福时的病态亢奋早已冷却,只剩下深入骨髓的后怕和一种被架在火上烤的煎熬。
戴罪立功?谈何容易!
每挖出一个过去的“褶皱”
,都可能牵出他自己洗不掉的污点!
王磊和李卫国那双眼睛,仿佛就在背后盯着,等着看他是否真的“把心思用到正道上”
。
就在这时,专案组负责对接他的年轻纪检干事小吴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张伟,这是安监处那边初步核查的、涉及三年前一批井下通风设备采购的单据复印件,李处让你重点看看,特别是供应商资质审查和最终验收环节的签字流程,有没有‘补签’或者‘倒签’的痕迹。”
小吴的语气很平静,公事公办,但“重点看看”
、“补签”
、“倒签”
这些词落在张伟耳朵里,如同惊雷!
三年前那批通风设备…他太清楚了!
当时为了赶工期,验收报告是在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