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部楼前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在初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肃穆又脆弱。
巨大的黑色背景板上,“11·7矿难一周年安全警示日暨长山矿安全治理成果汇报会”
的白字刺目沉重。
台下,黑压压坐满了矿领导、各级代表、受邀矿工家属,以及架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
省电视台的直播车停在最显眼的位置,天线高高竖起。
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
没有哀乐,只有低沉的背景音乐在循环播放。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沉重,眼神深处却藏着各自的心思。
主席台中央,郑毅副局长正襟危坐,金丝眼镜反射着冰冷的光。
周铁山坐在他侧手边,腰杆挺得笔直,脸色却像刷了一层灰浆,僵硬而紧绷。
王磊的位置在周铁山旁边,他微微垂着眼睑,看着面前摊开的一份“安全成果报告”
,手指无意识地搭在桌沿,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怀里的图纸卷宗和湿冷的笔记本,隔着薄薄的衣物,像两块烙铁烫着他的皮肤。
断电的黑暗和那束粗暴扫过的强光,像冰冷的毒蛇盘踞在记忆里。
他知道,此刻台下看似平静的人群中,必定有不止一双眼睛,正密切地、警惕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同志们,‘11·7’事故,是长山矿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是时刻悬在我们头顶的警钟!”
郑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带着一种经过精心打磨的沉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安监局的坚强领导下,在长山矿全体干部职工痛定思痛、刮骨疗毒的艰苦努力下,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建安全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取得了阶段性、转折性的重大成果!”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政治正确的力量。
台下响起一阵配合的、稀稀拉拉的掌声。
“事实证明!”
郑毅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宣告胜利的激昂,“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的措施是得力的!
我们的新安全防控体系,是经得起考验的!”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刻意停顿了一下,“就在昨天!
就在周年祭的前夕!
我们新部署的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成功捕捉到西七采区一处预设模拟故障信号!
矿指挥部反应迅、决策果断,启动一级响应预案!
整个过程,从预警出到人员安全撤离,响应时间、处置流程,完全符合最高标准!
这,就是我们新体系强大效能的生动体现!
这,就是我们长山矿浴火重生、安全治理脱胎换骨的最有力证明!”
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配合着手势,试图将昨夜那场真实的、凶险万分的危机,彻底扭转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成果秀”
。
台下不明真相的矿工代表和家属们,脸上露出些许释然和振奋。
媒体的镜头纷纷对准郑毅,闪光灯亮成一片。
周铁山的脸颊肌肉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攥成了拳头。
王磊依旧垂着眼,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只有搭在桌沿的手指,指尖微微陷进了木质的桌面。
“安全,只有,没有终点!”
郑毅的声音适时地转为凝重,“今天的祭奠,是为了更好地铭记!
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
我们要将‘11·7’的悲痛,转化为狠抓安全、保障矿工兄弟生命安全的永恒动力!
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告慰逝者,回报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信任与期望!”
他结束了慷慨激昂的定调言。
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全体起立,向逝者默哀。
一分钟的寂静,沉重得压弯了每个人的脊梁。
默哀结束,轮到周铁山做长山矿安全治理成果汇报。
周铁山站起身,走到言席前。
他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扫过前排那些失去丈夫、父亲、儿子的矿工家属们红肿的眼睛。
他喉咙紧,几乎说不出话来。
手里的稿子,是技术科按郑毅要求连夜赶出来的,通篇充满了“新体系”
、“智能化”
、“零容忍”
、“历史性突破”
之类的华丽辞藻,却像一根根鱼刺,卡在他的喉咙里。
他张了张嘴,念出了第一句稿子。
声音干涩,失去了往日的粗粝和力量。
他感觉自己像个提线木偶,在念着不属于自己的台词。
稿子上那些粉饰太平的字句,像冰冷的刀片,切割着他作为一个矿长的良知。
他眼角的余光瞥见王磊。
王磊依旧低着头,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台上的表演漠不关心。
汇报在一种近乎窒息的氛围中艰难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