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满痛楚。
他贴近王磊那只饱受折磨的耳朵,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如同在风暴中为他锚定方向的船:
“孩子…不问了…我们不问了…那些鬼…那些债…有账本…有u盘…有徐长林孙启明自己的口供…够了!
足够了!
不用你再疼一次…不用你再疼一次了…”
长山市市委小会议室。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
气氛与医院病房的惨烈截然不同,却同样凝重。
方同舟、郝卫东、李国华,以及几位核心常委围坐。
桌上摊开的,是省检察院送来的《关于王磊同志询问情况说明及后续取证建议》。
“情况就是这样。”
方同舟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手指点了点那份说明,“王磊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无法承受对关键血腥节点的深度回忆询问。
强行进行,风险极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且难以保证证词的清晰完整。
省检察院的意见是:鉴于其他证据链已极为充分、完整,形成闭环,建议不再对王磊同志进行此类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询问。
缺失的细节,由现有口供和物证相互印证弥补。”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王磊用命换来的证据,最终保护了他,让他不必再经历一次地狱般的折磨。
但这也意味着,郑国富临死传递信息的具体场景、密码来源的最终确认等细节,将永远封存在王磊痛苦破碎的记忆深处,成为司法卷宗上一个无法完全填满的空白。
“我同意检察院的意见。”
李国华率先开口,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保护欲,“王磊的贡献,已经远远出了一个证人的范畴!
他是点燃这场风暴的火种!
是撕开黑幕的尖刀!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理论上百分百完美的证据链,再让他承受这种非人的痛苦!
现有的证据,钉死徐长林、孙启明、赵明远,绰绰有余!”
郝卫东也重重点头,语气沉重:“是啊。
重建长山,需要活着的英雄,更需要我们保护好这个英雄。
不能让他在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后,还要被程序反复撕开伤口。
我支持检察院的建议。”
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等人纷纷表态支持。
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重伤员的怜悯,更是对一种巨大牺牲的尊重,对一种无畏勇气的守护。
“好。”
方同舟环视众人,眼神深邃,“那就这样定了。
回复省检察院,市委完全同意并支持他们的建议。
王磊同志的司法询问环节,到此为止。
后续所有工作,围绕保障他治疗康复和落实应得荣誉展开。”
他的目光落在李国华身上:“国华,你负责协调,确保医院安保万无一失,确保任何无关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打扰王磊的康复。
这是政治红线!”
“是!”
李国华肃然领命。
方同舟又看向郝卫东:“卫东,王磊同志的荣誉申报材料,要特事特办,抓紧整理上报省委。
一等功?荣誉称号?省里乃至中央的表彰?我们要全力争取!
这是他应得的!
要让所有人看到,长山不会忘记英雄的牺牲!”
“明白!
我亲自抓!”
郝卫东立刻应道。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方同舟独自留在会议室,走到窗边。
窗外,阳光正好,城市在重建中缓慢复苏。
但他的心,却沉甸甸地飞回了那间病房,飞回了那个在记忆灰烬中挣扎的年轻人。
特殊加护病房。
王磊的呼吸已经平复,覆盖眼盾的右眼疲惫地阖着,只有眼睑在细微地颤动,仿佛在梦中依旧与那些狰狞的画面搏斗。
那只被方同舟握着的手,传递过来的是一种深沉的、劫后余生般的疲惫。
方同舟坐在床边,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王磊的手背,如同安抚一个受惊的孩子。
“孩子…”
方同舟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问话…结束了…不会再有人…来问那些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