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茶叶不多,他便让人将平日里喝的、晒干的野菊花和金银花也泡了几大壶端上来。
瓜子花生不多,他就让李丽等几个小丫头,将家里留着自家吃的、炒香的南瓜子和晒的地瓜干端出来,分成小份,用粗陶碗装着,送到每位客人面前的小杌子上。
虽然东西简单,但刘全安排得井井有条,态度热情周到,倒也让来的客人们感觉受到了重视,纷纷笑着坐下,喝茶聊天,气氛十分融洽。
然而,刘全脸上的笑容底下,却藏着一丝焦急。
他趁着间隙,找到正在灶房急得团团转的颜氏和元娘,压低声音道:
“夫人、大奶奶,客上门是喜事,可这回礼……咱家没准备啊!
这眼看快到晌午了,好些人家怕是打算留下吃饭,咱这席面……”
颜氏也正为这事愁得嘴角起泡。
按照规矩,乔迁之喜,客人送了礼,主家不仅要招待饭食,还得准备回礼。
可他们压根没打算待客,哪里准备了回礼的东西?现在让人去镇上采买也来不及了!
“这可咋整……”
颜氏看着院子里越坐越安稳的乡亲们,急得直拍大腿,“总不能让人空着手回去,那不成笑话了?”
婆媳俩面面相觑,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同样的焦急和无奈。
这叫什么事儿?好心反倒办了尴尬事!
就在这时,一只小手扯了扯颜氏的衣角。
颜氏低头,看见小孙女舒玉仰着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
“阿奶,娘,刘爷爷,你们别急。”
舒玉声音不大,却让焦急的三人瞬间安静下来,“咱们没准备别的,但不是有现成的面饼吗?”
“面饼?”
颜氏一愣。
“对呀!”
舒玉用力点头,小脑袋瓜转得飞快,“咱们就用面饼回礼!
一家送两个!
用干净的油纸一包,又好看又实惠!
咱们作坊的面饼,在县里卖得可好了,乡亲们好多都没尝过呢!
拿这个当回礼,既不跌份,也实用!”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做面饼的面,大部分是……是我和霜姐姐之前弄来的那些,本钱不高,主要就是人工费。
算下来,成本也合适。”
这话提醒了颜氏和元娘。
舒玉之前确实陆陆续续“弄”
回来不少品质极好的白面,都存在老宅库房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用这个做回礼,确实是最快、最省事、也最拿得出手的办法了!
颜氏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对啊!
咋把这好东西忘了!
玉儿,你这脑袋瓜真是灵光!”
她立刻有了主心骨,对刘全吩咐道:“快!
就按玉丫头说的办!
去作坊搬些面饼来!
让李丽、秀秀她们那帮小丫头都别闲着了,全都去后院洗手包面饼!
用红纸包,包漂亮点!
一家两个,不能少!”
“是!
夫人!”
刘全得了准信,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转身一溜烟跑去安排了。
颜氏又对周婆子和李钱氏道:“周家的,钱家的,前院来了这么多客,总不能让人干坐着。
咱们仓促归仓促,也得弄点像样的席面出来!
家里还有半扇猪肉,都做了!
鸡也杀几只!
地窖里的菜都拿出来!
油水放足点,不能让乡亲们笑话!”
周婆子吊着的胳膊还没有拆夹板,虽还不能出力,指挥起来却中气十足:“老夫人放心!
老婆子我心里有数!
保准把席面弄得体体面面!”
李钱氏也连忙应和。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仓促之间,要置办招待这么多人的席面,食材实在捉襟见肘。
家里存的猪肉不多,鸡也只有两三只备用。
舒玉见状,又悄悄溜到僻静处,意念一动,从空间里挪出了好几大捆水灵灵的小青菜、菠菜,七八只肥硕的母鸡(假装是从后院抓的),甚至还有一小筐新鲜的鸡蛋。
然后她跑回灶房,故作惊讶地喊道:“周婆婆,钱婶子!
我刚才去后院摘青菜,现鸡窝里多了好几只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