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人心里都存着同一个念头——这次搬家,务必低调,悄无声息地挪过去便好。
接连几场风波,虽最终都化险为夷,却也着实让人心惊肉跳。
树大招风的道理,杨老爹和颜氏比谁都懂。
如今家里银钱是有了,可根基尚浅,实在不宜再惹人注目。
因此,当三天后,天刚蒙蒙亮,杨家众人便开始默默收拾最后一点细软,准备趁着清晨人少,静悄悄地完成这次搬迁时,谁也没想到,里正杨五爷会带着两个儿子,揣着一挂红艳艳的鞭炮,乐呵呵地登门,身后还跟着几个看热闹的早起村民。
“怀玉!
弟妹!
恭喜乔迁啊!”
里正人未到,声先至,洪亮的嗓门打破了杨家刻意维持的宁静。
他手里不仅提着鞭炮,另一只手还拎着一捆水灵灵的大葱和用草绳穿着的两尾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这……五哥,你这是干啥?”
杨老爹看着那挂醒目的鞭炮,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连忙迎上去,压低声音,“就是挪个窝,哪值得这么大动静?快收起来,收起来!”
里正却把鞭炮往大儿子手里一塞,示意他去门口准备,自己则把葱和鱼硬塞到颜氏手里,脸上是自内心的笑容:
“怀玉,你这说的啥话?这样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必须得热闹热闹!
放挂鞭炮,驱驱邪气,往后日子红红火火!
这葱,寓意聪明伶俐!
这鱼,年年有余!
都是好彩头!”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带着乡里乡亲最朴素的祝福和期盼。
在他眼里,杨家要回祖宅那就是扬眉吐气的大喜事,这乔迁之喜,岂能冷冷清清?必须热闹热闹!
去去晦气,添添喜气!
颜氏捧着那还带着河塘腥气的鱼和沾着露水的葱,又是感动又是为难:“五哥,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这也太兴师动众了,我们原本就想……”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
她话还没说完,院门外那挂长长的鞭炮已经被里正家大儿子点燃,震耳欲聋的响声瞬间炸开,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浓郁的火药味弥漫开来,彻底将杨家想要“低调”
的打算炸得粉碎!
这鞭炮声如同一个信号,瞬间传遍了小小的杨家岭。
很快,得到消息的村民开始三三两两地提着东西上门了。
最先到的是在杨家作坊上工的几户人家。
顺子娘提着一篮子还带着泥土的新鲜鸡蛋,铁蛋爹扛了小半袋自己种的黄小米,狗剩奶奶则让孙子抱来一只嘎嘎叫的大肥鹅……他们脸上都带着憨厚而感激的笑容。
“颜婶子,杨叔,一点心意,别嫌弃!”
“要不是我家给俺这活计,家里哪能顿顿吃上饱饭?搬新家是大喜事,说啥也得来沾沾喜气!”
“这鹅养得肥,炖汤最补,给大川家的补身子!”
紧接着,那些平日里靠着给杨家送山货贴补家用的人家也来了。
有的提着一串晒干的蘑菇,有的捧着几个舍不得吃、存下来的咸鸭蛋,有的则是一把自家种的水灵青菜,还有的干脆抱着一捆新打的柴火,堆在院墙角,憨厚地笑着:“没啥好东西,给新宅添把火,旺旺灶!”
甚至,连顺子的舅舅陈兴,也提着一对做工还算精巧的小木凳和一个小匣子赶来了,黑红的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杨叔,婶子,恭喜恭喜!
一点心意,给新屋子添个座儿!”
原本只打算自家人悄悄完成搬迁的杨家小院,转眼间就变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院门口,院子里,都站满了前来道贺的乡亲。
人人脸上都带着笑,说着吉祥话,真心为杨家感到高兴。
被临时安排负责招呼客人的刘全展现出了惊人的应变能力。
他脸上堆着热情又不失分寸的笑容,大声招呼着:“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姊妹,多谢大家来给我们老杨家暖房!
快请院里坐!
地方简陋,大家多多包涵!”
他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指挥着周贵、钱钺等人,将家里所有的长条凳、小马扎,甚至几块平整的石头都搬了出来,在宽敞的院子里见缝插针地摆放好。
又让顾九、秀秀、凤儿等丫头,赶紧去烧水沏茶。
家里待客用的茶叶不多,他便让人将平日里喝的、晒干的野菊花和金银花也泡了几大壶端上来。
瓜子花生不多,他就让李丽等几个小丫头,将家里留着自家吃的、炒香的南瓜子和晒的地瓜干端出来,分成小份,用粗陶碗装着,送到每位客人面前的小杌子上。
虽然东西简单,但刘全安排得井井有条,态度热情周到,倒也让来的客人们感觉受到了重视,纷纷笑着坐下,喝茶聊天,气氛十分融洽。
然而,刘全脸上的笑容底下,却藏着一丝焦急。
他趁着间隙,找到正在灶房急得团团转的颜氏和元娘,压低声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