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会儿走的时候都带回去!
你们家如今也不比从前宽裕!”
王霜早就料到颜氏会这么说,立刻抱住颜氏的胳膊,像只小猫似的蹭啊蹭,开始撒娇耍赖,声音又甜又糯:
“颜奶奶您就收下嘛!
这可不是我乱花钱,是我娘特意吩咐的!
她说秀芝婶子遭了罪,得好好补补,这参和药材是给婶子养身子的!
这缎子颜色鲜亮,给婶子看着也开心!
这点心是铺子里新请的厨娘,按照玉儿给的方子试着做的,我娘让我拿来给玉儿尝尝,看味道对不对,好不好吃!
您要是不收,我回去都没法跟我娘交代了!
我娘肯定要说我办事不力,连这点东西都送不出去!
颜奶奶,您忍心看我挨骂吗?”
她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又是搬出她娘,又是装可怜,把颜氏弄得哭笑不得。
舒玉也赶紧在一旁帮腔,摇着颜氏的另一只胳膊:“阿奶,您就收下吧!
霜姐姐来都来了,哪有让她再拿回去的道理?多伤人心啊!
再说,这点心我还得尝尝给意见呢,不然咱们铺子开张卖不好,王伯母才真要骂她了!”
颜氏被两个小丫头一左一右地缠着,看着满桌子精致的点心和贵重的礼物,心里其实早就软了,只是面子上过不去,觉得礼太重。
她瞪了舒玉一眼,笑骂道:
“就你俩道理多!
行了行了,我收下,收下行了吧?你个死妮子,下次再来可不许这样了!
不然奶奶真生气了!”
“知道啦知道啦!
颜奶奶最好啦!”
王霜立刻眉开眼笑,抱着颜氏的胳膊又是一阵摇晃。
站在一旁的刘老娘和王氏,看着王霜与杨家人如此熟稔亲昵的互动,看着颜氏对王霜那毫不掩饰的疼爱和看似责备实则宠溺的态度,再看着那一桌子在她们看来极其贵重、杨家却似乎习以为常的礼物,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巨大的波澜。
这几天在杨家,她们算是开了眼界。
伙食顿顿见荤腥,不是鸡就是肉,白面馍馍管够,偶尔还有精米饭。
更让她们咋舌的是,舒玉那丫头,每日雷打不动地有一小碗单独蒸的白米饭!
这在普通庄户人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精细!
再就是杨家的气派。
虽然住的还是农家小院,但进出的人络绎不绝,有来送蘑菇的山民,有来拉面饼的伙计,后院的灶棚和不远处的作坊更是从早忙到晚,空气中都飘着一股面食和酱料的香气。
颜氏和元娘待人接物,说话办事,隐隐已经有了当家主母的干练和底气。
就连那个头上裹着纱布的周婆子,指挥起几个雇工来也是井井有条。
如今再看县丞家的小姐对杨家这般亲厚,出手这般阔绰……这杨家,是真的达了!
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王氏心里那点“让小姑子拉巴一把娘家”
的心思,如同被春雨浇灌的野草,又开始滋长起来。
她偷偷瞄了一眼自家婆婆,见刘老娘眼神复杂,显然也是被震撼到了,心里更加活络。
王霜陪着颜氏和元娘说了会儿话,又去西厢房探望了刘秀芝,说了些宽慰的话,这才拉着舒玉到一边,小脸上露出几分急切:
“玉儿,快,尝尝这点心!
都是我盯着厨娘做的,严格按照你给的方子,你看味道咋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娘为了铺子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就指望这些独门点心打响头一炮呢!”
舒玉拈起一块蟹壳黄小烧饼,咬了一口,酥皮簌簌掉落,内里咸香可口,火候恰到好处。
又尝了块鲜花饼,酥皮层次分明,玫瑰馅甜而不腻,带着天然的花香。
她仔细品尝着,时而点头,时而蹙眉。
“总体来说很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
舒玉客观地评价道,然后拿起炭笔,在一张纸上写下改进意见,“这个蟹壳黄,芝麻可以再多撒一点,烤的时候最下层火候稍微减一点,避免底部过焦。
鲜花饼的馅料,糖可以再减百分之五,突出花本身的清香。
还有这个山楂糕,熬煮的时间可以再长一点,让它更凝固,切出来形状更好看……”
王霜凑在旁边,看得连连点头,如获至宝地将那张写满意见的纸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