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王婆子伸长脖子瞅:
“哎呦~大江这是财啦?”
“托您的福!”
杨大江笑得见牙不见眼。
一个邻居笑着打招呼:
“今天可真是少见啊,带了这么多东西。”
杨大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今年家里收成还不错,给岳父岳母带点东西。”
等转过巷口,隐约听见王婆子跟人嘀咕:
“杨家穷了这些年,别是走了歪门邪道”
赵家小院飘着墨香,赵秀才正在写春联。
见女婿登门,笔尖一抖把“福”
字写成了“富”
字。
张氏围着担子转了三圈,突然抹起眼泪:
“你这孩子!
拿这么些东西来干啥!
家里不过了啊!”
“我们啥都有,快拿回去给孩子和元娘吃!”
“使不得使不得!”
杨大江慌得直搓手,
“这几日卖包子攒了些”
隔壁墙头突然探出颗脑袋:
“赵先生好福气哟,女婿送这些年货!”
却是方才说闲话的李婶。
赵秀才捋须大笑:
“大江孝顺,非要送这些。
老婆子,把新腌的酱瓜装两坛给大江带回去!”
另一边,杨大川来到钱师父家。
一进门,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屋子里乱七八糟,地上堆满了杂物,桌子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床上的被褥也乱成一团。
“钱师父,您这家里……”
杨大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钱师父老脸一红,连忙辩解道:
“哎呀,这不是前段时间烧陶太忙了嘛,一直没来得及收拾。”
话音未落,杨大川已抄起笤帚开干。
扫把挥过之处惊起三只耗子,糯米大小的蜘蛛顺着裤腿往上爬。
“放着我来吧!”
钱老汉要抢笤帚。
“您歇着吧!”
杨大川把师父按在院中石凳上,
“尝尝我娘蒸的豆包!”
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钱师父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川,多亏了你啊,不然我这屋子还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呢。”
杨大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
“钱师父,您别客气。
这过年了,家里总得干干净净的。
对了,钱师父,您跟我回家里过年吧,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
钱师父连忙摆手:
“不行不行,我一个孤老头子,临年毕节的去你们家算怎么回事。”
“钱师父,您就别推辞了。”
杨大川说,
“您是我的师父,就跟我的亲人一样。
今年过年,您一定要去我们家。”
好说歹说钱师父还是坚决不同意,杨大川无奈,只能先行返回自己家。
等杨大川扛着两麻袋脏衣被回村时,日头已经偏西。
颜氏站在院门口瞪眼:
“让你送年礼和请钱师父来过年,怎的铺盖都卷回来了不见钱师父人呢?”
“您是不晓得”
杨大川苦着脸比划,
“钱师父不肯来,那被褥脏的都能立起来走路了!
我只好先带回来给他拆洗拆洗!”
“胡吣!”
颜氏戳他脑门,
“赶紧搭把手,面都要醒过头了!”
颜氏婆媳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
她们烧肉、炸丸子、做粉条、蒸花馍,忙得恨不能长八只手。
“媳妇儿,我回来了。”
杨大川走进厨房,笑着说。
刘秀芝头也不抬地说:
“你可算回来了,正好,去把灶火烧旺点。”
杨大川连忙走到灶台前,拿起火钳,把柴火烧得旺旺的。
这时,舒玉从东厢房跑了出来,看到杨大川,连忙说:
“小叔,你可算回来了。
我在屋里都快无聊死了。”
“你个小丫头,就知道玩。”
杨大川笑着说,
“阿奶和婶婶在忙,你别在这里捣乱。”
“我才不捣乱呢。”
舒玉撅着嘴说,
“我是来帮忙的。”
正说着,颜氏从蒸笼里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花馍放在碗里,递给舒玉:
“乖宝儿,拿着,尝尝阿奶做的花馍。”
舒玉接过花馍,咬了一口,眼睛一亮:
“哇,阿奶,您做的花馍可真好吃!”
“好吃吧~拿去东厢和你娘一起尝尝。”
颜氏笑着说,
“不过别吃太多,晚上还有好吃的呢。”
“好嘞!”
舒玉开心地跑回东厢房,一边吃着花馍,一边逗着舒婷玩。
厨房里,颜氏和刘秀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