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凡的目光恳切,“望能牢记今日在这大觉寺中所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善待这天下百姓。”
“兵戈终是不得已之举,仁义方是立国之本。
即便对漠北……若其部族有归化之心,亦请乾王能网开一面,给予生路。”
徐墨与他对视片刻,最终,他郑重回道:“可以。
孤之所求,乃是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原。”
“而非嗜杀。”
“有乾王此言,子凡便放心了。”
张子凡再次躬身一礼,“如此,子凡便不久留了。
乾王,珍重。”
徐墨闻言,微微颔。
张子凡转身,走向池畔的陆林轩和姬如雪。
他与李昭昭客气了几句,随后便带着二女,沿着来时的路径,离去。
他们的身影在古木苍翠间几个闪跃,便消失不见。
李昭昭缓缓走回石亭,站在徐墨身边,轻声道:“他们走了?”
“走了。”
徐墨淡淡道。
“他要去漠北?”
“嗯。”
徐墨应了一声,收回目光,看向李昭昭,“胆子倒是不小……”
李昭昭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缓缓开口:
“漠北局势复杂。
他此行,或许……能带来一些变数。”
徐墨不再说话,牵起她的手:“回去吧,婉儿该等急了。”
当两人回到大雄宝殿时,杨婉正拿着那支竹签,与小翠低声讨论着签文,眉宇间带着困惑。
见他们回来,她立刻迎上前,将竹签递给徐墨:“墨墨,你说这签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墨接过竹签,目光再次扫过那四句偈语——“云龙遇风非偶然,直上青霄九重天。
功成虽道是天幸,莫忘沧海变桑田。”
他脑海中闪过张子凡离去时的背影,想起方才那番关于天下、关于漠北的对话,心中似有所悟。
这“沧海桑田”
,何尝不是指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与难以预测的人心?
但他只是笑了笑,将竹签递还给杨婉,揽住她的肩膀,温声道:
“不过是些机锋话,听着好听罢了。
走吧,衍儿都困了,我们回宫。”
一行人簇拥着徐墨等人,离开了梵香缭绕的大觉寺。
寺门缓缓关闭,将寺内与寺外隔开。
马车辘辘,行驶在返回王宫的路上。
车内,杨婉还在琢磨着签文,李昭昭则是靠在徐墨肩头闭目养神,衍儿已然睡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