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野又丢下一张文书:“开军课,此事不能再拖。”
“当然,购粮的事也不能耽搁。”
“钱粮要迅划拨到位,重城之建马上就得开工了。”
“城池建好了,利在长远,我也能放心去打他人。”
“曹操敢来,就崩掉他一嘴牙。”
收上来的钱,这属于公账。
荀彧将拿这公账上的钱,去购买周野的私粮。
一是因为这客户太吊,你不做他生意都不行;
二是因为这么大批的粮草,只有从周野手上才能买到。
周野私人良田,都是以亿亩计算的,而且粮种是天下最好的。
这一次,考验他粮食储备的时候到了。
“大王拿出这么多存粮,只怕问题不大。”
荀彧道。
“原本以为赈此灾,需全掏私库……”
诸葛亮摇了摇头。
有这收刮上来的钱,根本用不着动周野的私房啊……
“这些钱亏出去,大王也不会心痛了。”
“亏?大王只怕不会让自己吃亏……”
果然,周野方面很快再次放出了具体政策:
一,钱粮调入选定的十座重城;
二,所有灾民化成民夫,为建重城贡献劳力,换取食物;
三,重城建造成功后,灾民需原地安置,化入当地户口。
钱粮、重城、人口,开始形成了一个循环。
古代,国力之争,又是人口之争。
人口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养得活!
一旦养不活,人口越多,负担越重。
周野第一次爆,收刮上大量钱财。
周野的第二次爆,就是南阳的仓库大开,无尽的粮食如洪水流出。
源源不断的粮食,证明着他多年的积蓄。
像张义等人所言,周野得出粮食,他现在确实再出,但一点没亏。
为何?
钱,被大小士族掏了大头。
建起的重城,是周野的。
拉来的人口,也是周野的子民。
将来在重城内生产、展……
南阳城内的热闹,不仅于此。
太学博士和太常宫,正在举行大考。
通过大考的学子,将直接入职,负责此次粮草调配、重城建造的基层领导工作。
“能胜任者,此事完成后即可为正式官吏。”
“不能胜任者,回学再造!”
“表现优异者,再考升迁!”
“今后为官,不讲出身,不讲派系,唯才是举。”
“公平开考,能过则任!”
消息一出,寒门欢呼。
而反对之声,依旧被禁锢在大牢之内。
除文事之外,武事也分外昌盛。
三处大营,被加紧改造为军事武校,取名‘太武’。
周王出任太武祭酒。
太武之中,开授指战统帅、军事谋略、战场搏杀三课。
以军事素质为必修,兵法、搏杀等为专修。
三课对应统帅、谋士、武夫三个种类,又分为甲乙丙三个层级。
丙级最低,为低层军官进修;乙级为中高级军官进修。
甲级最为特殊,负责给顶级将领、统帅、谋士监军进行培训和查缺补漏。
例如陆逊,已被投入甲级班,学习科目主要为《凉州司隶军事地理》、《刘备集团用兵方略分析》、《司隶并州军事布置与后勤》……
授课教师规模为数十人,由地理向导、军事分析等团队构成。
贾诩戏志才有和刘备交手的经验,也被派往传授一定经验。
而王平,从徐州赶来的丁奉、蒋钦等人,也在接受培训。
他们的老师是——周野本人。
除周老师为主讲之外,还有副师数人,负责一些谋略和军事理论上的科目。
整个南阳,没有半点应对灾荒的窘迫感,反而内外运转,都显得富裕有余。
就在太武的军堂之中的,贾诩向周野提交上最后一份清算名单。
他正打算退下,却被周野叫住。
“马与那群士族共同关押,且马为罪。”
“若要杀之,则有些人亦不可放过。”
“若就此纵之,又总觉得颇为麻烦。”
“文和,可有良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