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时记”
官方账号的新品预热宣传《一碗来自青石镇的乡土元气羹》悄然上线,没有像之前那样单纯用文字跟图片来预告,而是换成了一则短短几分钟的宣传片。
镜头缓缓掠过清晨薄雾中青石镇的连绵梯田,阳光为山峦镀上金边。
特写的镜头在村民们带着泥土芬芳的手还有质朴的笑容上停留了好几秒。
镜头记录下小学临时厨房里柴火灶升腾的蒸汽,以及孩子们抱着大山药奔跑的欢快身影。
宣传片配合的旁白语调平和却充满温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洒在青石镇的梯田上,薄雾如纱。
在这片被时光厚待的土地深处,藏着自然的馈赠——青石镇高山山药。
它生长于富矿沙壤,汲山泉,沐日月,粉质细腻,黏液丰盈,自带土地的甘甜。
我们循着泥土的芬芳而来,不仅为寻找食材,更为见证一场用古法唤醒本真的旅程。
在村小的柴火灶旁,文火慢炖,让山药的温润、糯米的醇厚、红枣的甘甜缓缓融合。
这碗即将与您见面的乡土元气羹,不只是一碗汤。
它是一份来自山野的问候,一段关于现、匠心与温情的故事。
我们相信,真正的元气,藏在这份源于自然的本真滋味里。
四月十号,「乡土元气羹」限量开售,期待与您见面。
】
乡土元气羹古法新制青石镇的礼物膳时记新品预告
这条精心制作的宣传片配合着富有感染力的旁白介绍一经在“膳时记”
官方账号布,就迅在网络上激起了一圈不小的涟漪。
内容紧扣“乡土情深”
的主题,讲述了这次“现之旅”
的温暖故事。
评论区很快热闹起来了。
“山药不都一个味?搞这么玄乎,又是古法又是乡土的,价格肯定不便宜吧?”
“青石镇?搜了一下,好像是个挺偏的小山村,没想到风景这么原生态,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啊,适合去采风拍照!”
“关注‘膳时记’好久了,这次的新品概念好暖!
光是看宣传片里那个熬煮的过程就觉得好治愈,期待上市!
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我是青石镇隔壁县的!
我们那的山药确实好吃!
支持老乡,支持优质农产品出村!”
就在网友们热议的时候,在城市另一端一家格调雅致的咖啡馆里。
许铭尧慵懒地靠在沙上刷着手机。
当他刷到“膳时记”
那条宣传视频时,滑动屏幕的手指停住了。
视频里熟悉的山水轮廓、质朴的乡村画面,尤其是那几个一闪而过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老旧建筑角落,让他微微坐直了身体,嘴角勾起一抹感兴趣的笑意。
“雪莉,你看这个。”
他把手机转向坐在对面,正小口品着咖啡的赵雪莉,“‘膳时记’新品的取材地,青石镇。
这地方……有点意思。
你看这山势、这水色,还有这些老房子的细节,很有味道,是个搞创作的好地方。”
赵雪莉放下咖啡杯,优雅地接过手机,目光快扫过视频。
她对山水风景的反应平淡,只是淡淡应了句:“嗯,是挺清幽。”
她不像许铭尧就喜欢一些风景山水跟具有年代氛围的老物件。
然而,当她的视线落在视频中段特写的熬羹过程,以及“古法研制”
、“乡土元气”
这几个关键词上时,那双总是带着几分审视和挑剔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山水嘛,哪里都差不多。”
她将手机递还给许铭尧,语气依然保持着惯有的冷淡,“不过,他们这次打的‘古法’和‘元气’概念,倒是有点意思。
在现在这种添加剂泛滥、快餐文化当道的时代,敢这么旗帜鲜明地强调‘古法’、‘乡土’和食材本味,要么是真正的底气,要么就是虚头巴脑的噱头。”
她轻轻搅动着杯中的咖啡,若有所思地继续道:“铭尧,你知道的,我对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兴趣不大。
但我对这家店敢用‘元气’这个词,并且试图把一种家常食材做出‘古法’仪式感的行为,很感兴趣。
我倒是想尝尝看,这碗被赋予了这么多故事的‘元气羹’,到底是不是真能喝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许铭尧闻言,挑眉笑了笑,收回手机:“哦?连我们赵大小姐都感兴趣了?那看来,我得找机会去尝一尝这碗‘乡土元气羹’了。
说不定,还真能挖到点宝藏呢。”
网络上的热议在持续酵,而线下像许铭尧和赵雪莉这样因不同原因被吸引的潜在消费者大有人在。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梅州,一家普通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周晓倩正趁着午休的空隙,疲惫地刷着手机。
突然,一条推送映入眼帘——“【膳时记】乡土元气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