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口气,“现在看着那么好山药堆在地窖里,他俩是真上火,嘴上的泡起了一圈。”
李爱华听了,心疼地说:“老李头是个实在人,种地肯下力气。
这么好的山药,烂了是真可惜了。”
她转头对儿子说:“阿泽,你店里不是常要用到山药吗?要是质量真这么好,能不能想想办法?”
这时,一直安静听着、偶尔夹一筷子菜的苏东军,摘下老花镜,用布擦了擦镜片,跟着搭腔:“阿泽啊。
你妈说得在理。
老李头和你三叔公,都是本分人。
咱们苏家的根在那边,过年过节还要回去走动。
乡里乡亲的,遇上难处了,能搭把手,就尽量帮一帮。”
“爸,妈,我正琢磨这事呢。”
苏浩泽点点头,用眼神示意二老放心,“今天下午,我已经给店里厨房布置了个任务,让他们每人用山药做一道简单好吃的家常菜,看看能想出多少花样。”
他笑着看向母亲和堂哥,顺势把话题又延伸了一下:“妈,您做山药有什么诀窍?阳哥,老家那边,除了炖汤、清炒,一般都怎么吃?”
“我啊?”
李爱华见丈夫了话,儿子也上了心,说得更起劲了,“我觉得山药和排骨、玉米一起煲汤最鲜甜,或者蒸熟了碾成泥,和面粉和在一起做小饼,煎着吃,平安以前不是也老爱吃了嘛。”
苏浩阳也努力回想:“我们那儿,有时候也把山药切丁和米饭一起蒸,饭都变香了。
还有人家会把山药晒成干,磨成粉,冲着喝,说养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山药的吃法,饭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络。
苏浩泽认真地听着,把这些方法都记了下来。
这时,苏平安已经吃饱了,他滑下椅子,拿起刚才画好的画,跑到苏浩阳面前,郑重其事地递过去:“伯伯,这是我送给龙龙哥哥的画!
你一定要带给他哦!
还有”
他跑回房间,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小盒卡通贴纸,小心地撕下几张他最喜欢的,贴在画纸的角落:“这个也送给他!”
看着小孩子认真的小模样,大人们都笑了。
苏浩阳接过画,心里感动,摸了摸平安的头:“伯伯一定带到!
龙龙哥哥肯定喜欢得不得了!”
饭后,苏浩泽送堂哥到楼下。
夜色中,苏浩阳真诚地说:“阿泽,今天真是打扰了。
婶婶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平安也懂事。
山药的事,你也别太为难,有个信就行,成不成的,大家都感激。”
“阳哥,你放心,这事我记在心里了,有新进展就告诉你。”
苏浩泽拍拍堂哥的肩膀,“路上小心,到家了个信息。”
两天后,“膳时记”
的后厨交上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针对山药的“简单、家常、不重样”
任务,厨师们竟提出了十几种方案,从山药红枣糕、金沙山药条到山药鸡肉丸汤,创意纷呈。
苏浩泽仔细翻看着方案,目光在其中两份上停留最久。
一是李医师根据古籍改良的“古法山药羹”
,强调温和滋补。
二是刘营养师设计的“高纤山药能量饼”
,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两者都很好地平衡了药膳功效与家常口感。
“想法很好,”
苏浩泽合上文件,对围坐在一起的研团队说道,“但毕竟咱们手里也还没有老家山药的实物做对比。
山药的品质直接决定成品的口感和功效。
仅凭我堂哥的描述,也不好判断到底它的品质是怎么样的。”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打算亲自回老家一趟,实地考察这批山药的品质,也和乡亲们当面聊聊。
几位如果方便,不如和我一同前去?
就当是一次团队考察,我们也看看当地有没有其他可掘的食材。
顺便也放放风,轻松一下。
忙碌了这么久,大家也够呛的。”
李医师立刻点头:“理应如此。
药材讲究道地,能亲眼去看一看生长环境,能更准确判断其药性。”
刘营养师也兴奋地推了推眼镜:“太好了!
我可以现场取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