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外观、手感、全息防伪标记以假乱真,其芯片内存储的信息也与他植入官方数据库的记录完全一致,即使使用专用设备读取也能通过验证。
?专业证件:fsf的工作证、国际学术会议出席证、某专业协会的会员卡等,一应俱全。
?辅助文件:信用卡、驾照、医疗保险卡、甚至是一些看似随意的生活票据(如机票存根、酒店票,时间线与他的履历吻合),都精心准备齐全。
这些证件被故意做上了适当的磨损痕迹,显得真实自然。
第三步:行为模式与知识储备。
身份不仅是文件和数据,更是行为模式和专业知识的体现。
林枫利用“虚空引擎”
的信息库,快学习并消化了天体物理学、射电天文学、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足以应对非顶尖专家的技术交流。
他调整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内敛、书卷气,符合一个长期沉浸于研究的学者形象。
他甚至准备了一套应对不同场合(海关盘问、学术交流、社交寒暄)的言谈脚本和应急预案。
第四步:建立安全联络点与信息通道。
“林默”
的身份需要独立的信息接收和送渠道。
他并未直接使用这个身份与自己的核心基地或设备连接,而是设置了几个中转站:
?加密邮箱与通讯号:通过多重跳转的代理服务器注册,用于日常联络。
?死信箱(deaddrop):在城市的几个特定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的某本书内、公园的长椅下)设置了物理信息交换点,用于接收“工蜂”
机器人或其它隐秘渠道传来的指令或物资。
?应急联络协议:设定了紧急情况下,通过特定频率的无线电短波或加密卫星电话进行单向通讯的预案。
当“林默”
这个身份的所有细节完善后,林枫站在安全屋的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穿着休闲西装、戴着无框眼镜、眼神平静中带着一丝学者式专注的男子,几乎连自己都要相信这个身份的真实性了。
这个身份,如同一件精心编织的隐形衣,将让他能够相对自由地穿行于世界的灰色地带,接触更高层面的信息,采购非常规物资,甚至……与某些潜在的、非官方的势力进行有限度的接触。
然而,就在他准备以“林默”
的身份,进行第一次试探性外出,激活部分信用卡和通讯账户时,他布置在城市通讯枢纽附近的一个隐秘数据嗅探器,捕捉到一段异常的网络流量。
流量并非针对他,而是生在某个跨国科技企业的内部网络与一个位于公海区域的、无法追溯的卫星ip地址之间。
流量经过高度加密,但其数据包的某些特征模式,与之前基地内部“幽灵”
活动时残留的某种加密习惯,存在微弱的、但难以忽视的相似性!
林枫的心猛地一沉。
恶魔的触角……已经渗透到如此程度了吗?连一个看似普通的国际企业,都可能与其存在关联?
“林默”
的身份或许能骗过大多数人和系统,但如果面对的是恶魔那种层级的存在,恐怕依旧脆弱不堪。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
风险无处不在,但不能因噎废食。
他需要更加谨慎,也要利用这个新身份,去主动探测这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威胁。
他拿起那个属于“林默”
的、看似普通的智能手机,输入第一个指令:预订一张飞往东南亚某科研中心城市的机票。
那里,即将举行一场关于“地外信号与宇宙社会学”
的小型国际研讨会。
新的身份已经就位,新的舞台,即将拉开帷幕。
而隐藏在幕后的猎手与危险,也已然就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