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盟确是应对陆风的上策。
"
他暗自思忖——
若主公能与袁绍、曹操等人联合,
组成第二支讨董联军
可惜兄弟阋墙,
此事断无可能。
"
知我者阎象也!
"
袁术扶额叹道:
"
陆风固然要除,
可徐州
你曾说此地对我至关重要。
"
“结盟之后,再想打徐州岂不是师出无名?到时候名声也会受损!”
“正因如此,我才举棋不定!”
他眼神微动,转向阎象试探道:“不如我们先取徐州如何?”
“眼下陆风刚定兖州,无力分兵徐州,机不可失!”
“若拖上一年半载,等陆风缓过气来,再取徐州就难了!”
袁术这番话确有道理,阎象也不禁沉吟起来。
攻取徐州确实利大于弊。
唯有拿下徐州,袁术日后才有与陆风抗衡的资本。
若只结盟不取地,既灭不了陆风,又不能对盟友徐州动手,岂不是作茧自缚?
阎象沉思片刻,拱手献策:“主公,结盟未尝不可,但须限定为短期之盟。”
“哦?细说!”
袁术目光灼灼,似有所悟。
阎象从容道:“可与陶谦、刘表约定共击庐江、九江二郡,战决。
城池归属,各凭本事。”
“事成之后,盟约即刻废止。”
“如此既能借刘表、陶谦之力取地,又不至受盟约钳制。
主公以为如何?”
昔日讨董联盟亦是短暂结盟,阎象不过效仿旧例。
只不过讨伐对象从董卓换成了陆风的庐江郡。
若能将曹操、袁绍也拉进来,连兖州、青州一并攻取自然更妙。
但阎象心知袁术必不答应,索性按下不提。
袁术拍案叫绝:“妙计!
本将军当真慧眼如炬!”
(
曹操那边大概率不会出兵。
据他所知,陆风和曹操私交甚笃。
虽说涉及势力争斗时,这种交情未必可靠,但总归会有些影响。
“咦?”
袁术闻言眼睛一亮,击掌赞道:“妙计!
咱们正好借刘表和陶谦之力拿下庐江、九江!”
“这两郡离我最近,本就该归我所有。”
“说不定还能借机让他们三方两败俱伤,削弱他们的实力!”
“到时候咱们不仅能轻松夺取庐江、九江,甚至还能顺势吞并徐州!”
他越说越兴奋,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
这计划实在太绝了!
“这个……”
阎象听完却愣住了,迟疑道:“理论上可行,但未免太理想化了。
如今庐江只有太史慈的两万水军和陆康训练的三万。”
“就算我们三方只派部分兵力,总数也轻松过十万。
主公真觉得能让他们三败俱伤?”
这不太现实。
就算己方放水,陶谦和刘表也不是傻子。
“除非陆风现在增兵庐江!”
阎象又补充了一句。
“这……”
袁术皱起眉头,刚要开口——
“报!
!
!”
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抱拳禀报:“主公!
庐江急报!
吴侯陆风派甘宁的水师运送五万大军抵达庐江,现已安顿完毕!”
“?”
袁术猛地站起身:“援军?这么巧?”
他眼神古怪地看向阎象,心想:你该不会能未卜先知吧?
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全齐活了!
阎象略显茫然,随即向探马追问:"
可知吴侯派来的是哪支精锐?"
五万雄师,必是陆风帐下虎狼之师。
此时调主力驰援庐江,莫非吴侯已料定我等会联盟攻伐?还是仅为防患未然?
无论何种缘由,皆显吴侯之卓识远见。
这般未雨绸缪的谋略,当真令人叹服。
若自家主公能有其十分之一的远见,阎象怕是要欣喜若狂了。
更骇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