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惠民条款如春风拂过阡陌。
待士族惊觉时,坊间已流传"
五口之家可授百亩童蒙皆入庠序"
的俚语歌谣。
虽说仍有迷信豪强的愚氓,但更多黔眼中已燃起希冀的火光。
这场前所未有的舆论交锋,终在竹简与邸报的碰撞中轰然开场。
"
子翼此策,当真化笔为戈!
"
曹操亲眼所见之际,不禁出由衷钦佩。
他竟萌生效仿之意,打算在自己的辖地推行新政。
然而尚未付诸行动,就被荀彧与程昱等人疾言劝阻。
"
主公莫非想要与天下士族豪强及诸侯为敌?"
荀彧声色俱厉地质问。
程昱紧接着进言:"
主公明鉴!
我们与吴侯处境截然不同。
他麾下既无大士族势力,即便有也早已脱离宗族。
这些文武官员皆被其感化,对新政衷心拥戴。
况且吴侯为此筹谋多年,以东莱作为试验田积累了深厚根基。
我们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若贸然效仿,必会招致灭顶之灾!
"
这番劝谏并非全然出于私心。
他们既为大族子弟,自然要为家族考量,但也是真心为曹操谋划。
倘若曹操执意效法陆风,恐怕顷刻间就会众叛亲离,连夏侯氏与曹氏宗亲都会倒戈相向——这触及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反观陆风则棋高一着。
他早早将陆氏年轻子弟尽数招至东莱,接受多年新政熏陶,使之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
即便族中长辈反对,也已然无力回天。
当然,这些陆氏子弟在陆风麾下前程似锦,也是族人最终妥协的重要原因。
"
罢了"
曹操何等睿智,立即意识到新政在自己这里难以施行,长叹道:"
卿等所言极是。
此等新政,普天之下唯有陆子翼一人可行!
"
纵使明白其中大有裨益,终究只能望洋兴叹。
曹操心中充满无奈,他何尝不知士族对统治的危害?
此刻的他已然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艰难。
荀彧等人的反对姑且不提,平日里想从世家大族手中征调钱粮赋税,简直难如登天。
单靠平民百姓又能筹集多少军需粮饷?
更何况这并州本就是苦寒贫瘠之地,
异族侵扰不断,人口流失严重。
"
既然不能效仿子翼的政策,那就只能走另一条路!
招揽各地豪强士族!
若能善加利用,倒可迅壮大实力!
"
"
可叹!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日久必成祸患,终将动摇根基!
"
曹操暗自思忖。
但凡有别的选择,他绝不愿行此下策。
然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否则他连与袁绍、陆风争雄的资本都没有。
想通此节,曹操当即对忧心忡忡的荀彧、程昱等人宣布:"
既然前路不通,我们便改弦更张!
给予士族豪强优待,招揽他们为我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