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时日,做些准备。
"
蔡邕捋须颔,忽又好奇道:"
不过你说的海军与寻常水师可有何不同?那些即将下水的战船,可否容老夫前去观礼?"
老人家平生未曾见过这般阵仗,颇觉新奇。
"
恩师肯赏光再好不过!
明日正有宝船试航,届时我派人来接您。
"
陆风欣然应允。
立在旁边的蔡琰眨着水汪汪的眼睛,虽不作声却难掩期待。
陆风会意地轻抚她梢:"
自然也少不了琰儿。
"
"
嗯!
"
少女顿时笑靥如花。
这时陆一前来禀报:"
主公,太史慈家眷都已安置妥当。
不仅为其老母修缮了宅院,还安排她在村塾执教,只需教导稚童识字便可。
"
原来月余之前,陆风就已寻访到太史慈的故居,当时家中仅剩年迈的老母亲独居。
太史慈家的老宅年久失修,房屋破败不堪。
去年寒冬时节,太史老夫人险些冻死在漏风的屋子里。
后来陆风得知此事,不仅送去生活物资,还派人修缮了房屋。
起初老夫人执意推辞,生怕给儿子添麻烦。
经过陆风耐心开导,说明这反而是在帮太史慈尽孝道,并承诺不会为难其子,老人才勉强接受部分援助。
"
这样便好。
"
陆风听完汇报后吩咐道:"
保持现状即可,只需定期探望老夫人。
那边的学堂就作为试点,既能让老人家有事可做,也能让她安心接受帮助。
免除所有学童的学费,提供免费午餐;每月举行测试,前十名给予实物奖励。
"
说着将实施方案交给陆一,"
其他百余所学堂试点都照此办理。
另外通知公达,在收容流民时优先录用识字者,派往尚未设学的村落任教,待遇从优。
"
教育大计刻不容缓。
虽然世家子弟不屑教授平民子弟,但流民中不乏识字的落第文人可供差遣。
管亥在这件事上出力甚巨。
"
遵命!
"
陆一领命后立即告退。
戏志才目睹此景,笑着对陆风说道:"
主公这项举措堪称创世之举,日后必将赢得万民感戴!
"
"
民心所向,皆归主公!
"
也只有陆风具备这般胆识与远见,敢于推行如此变革。
"
此乃制衡士族之策,破除其垄断朝堂之关键。
"
陆风含笑颔:"
百姓或许会感恩,但那些士族迟早要恨我入骨。
"
戏志才不以为然:"
真正明智之士,自会看清此举利在千秋。
譬如公达,定会支持主公。
"
"
至于那些顽固不化者,不过是历史糟粕,铲除便是!
"
言辞间尽显戏志才对新政的鼎力支持。
这位寒门出身的谋士,对垄断仕途的世家大族素来深恶痛绝。
往昔苦无对策,如今陆风的方略让他瞥见曙光。
当然,他并非嗜杀之人——若士族肯改弦更张,想必主公会网开一面。
虽不能再独揽大权,但凭其家学渊源与丰厚底蕴,仍可领先寻常百姓。
"
但愿识时务者能多些。
"
陆风深以为然。
既来此争霸天下,总要为后世留些基业,方不负此行。
翌日拂晓,陆风便率蔡邕父女、戏志才、典韦等人启程。
半日疾驰,威海船厂已映入眼帘——新建的宝船即将下水,改良飞剪船早已泊在港中。
飞剪船主要用于海上运输。
大明宝船以及后来陆风与黄承彦等人合作改进的次级战船,将成为海军未来装备的主力舰艇。
"
主公!
你们终于来了!
就等你们了!
"
见陆风一行抵达,甘宁快步迎上前。
"
你这性子还是太急了些。
"
陆风笑着摇头:"
走吧,去看看宝船下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