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的,不过受限于当时我们那一代干部的思维局限和展认知,这个工业园对陆东县的经济展没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这一点,我是清楚的。”
不等徐勃接话,顾明远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认真地说道:“徐书记,今天我来找你,正是想说说蚕桑工业园和陆东县纺织厂改制的事。”
顾明远主动提及要说陆东县纺织厂改制的事,这倒大大出乎徐勃的预料,就连一旁的杨国方也是瞬间懵圈,搞不懂顾明远此举是何用意!
随后,顾明远喝了口茶,然后长叹一声,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道:“徐书记,当年我力推陆东县工业园区更名和升格,的确一心是为了让陆东县依托蚕桑产业和延伸加工链,实现富民强县。”
“把县纺织厂和各乡镇的丝织品加工厂和大小作坊搬迁至工业园区内,目的是统一集中、合力形成产业集群。”
“但是事与愿违,陆东县纺织厂搬迁之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和国内的丝价急下跌,丝织品加工业行情更是差到了历史最低……”
听着顾明远侃侃而谈,深情忆旧,徐勃并没有出言打断他。
对于顾明远所说的生丝行情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变差,徐勃是知道的。
96、97年丝绸行情确实不好,主要表现为产量下降、价格下跌、企业亏损严重。
从产量来看,1996年中国蚕茧产量比1995年减少了385%,从76万吨降至47万吨,真丝绸月平均产量为587万米,比1994年下降493。
价格方面,生丝价格持续走低,1994年出厂价格每吨在22万元左右,1995年跌至17万元,1996年再跌至14万元,比1994年下降364。
企业经营状况也极为糟糕,截至1996年底,四川省南充全市丝绸行业累计亏损5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135,全国众多丝绸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行情不好的原因主要有:此前蚕茧产量过快增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
丝绸替代品增多,化纤产品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
丝绸企业经营体制不完善,设备陈旧、技术更新慢,且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
陆东县纺织厂也受冲击极大,到了1996年年底,纺织厂7oo多名职工工资都不出来,工资靠的是县财政救济和向信用社贷款放的。
但陆东县纺织厂的破产时间有问题,是在1997年年底1998年初完成的破产改制。
因为到了1997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控,丝织品价格已经开始恢复并稳定。
199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了《关于调整缫丝、绢纺加工能力意见的通知》,开始对行业进行整顿,暂停新增缫丝绢纺加工能力,对企业进行准产证管理,压缩落后产能,关、停、并、转部分规模小、设备落后的企业,缓解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随后生丝价格开启了回温,此时已经熬过了“寒冬”
的县纺织厂,却在“春天”
来临之际破产改制……
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一点,徐勃已经了解清楚了,不单单是杨丽花的汇报验证了,就连陈俊博的调查报告中也明确记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