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睁开眼:“一定是广播。
它不像断电或停水那么直接,但它能制造心理暗示。
一条看似合理的警告,只要没人质疑,下次就会有更多人相信。
这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李悦已经重新配置了d-937的伪装协议,让它持续送模拟心跳包。
屏幕上,那个报废的传感器正安静地“活着”
,每隔三十秒传回一组虚假数据,完美模拟正常运行。
“诱饵已经布好。”
她说,“只要他们接入广播系统,延迟脚本就会启动,同时自动记录攻击路径。”
赵勇站在监控墙前,目光扫过各个区域的画面。
城东、南郊、老城区……那些曾经出现过小规模异常的地方,此刻都显得格外平静。
但他知道,平静之下往往藏着风暴。
“我觉得他们不会等到零点。”
他忽然说,“可能会提前一点,试探我们的反应。”
我点头:“所以从现在开始,每一秒都不能松懈。”
李悦摘下耳机,换了副新耳塞,音量调到最大。
她的手指搭在快捷键上,随时准备切入反制程序。
她的眼神专注得近乎冷漠,那是长期和代码打交道养成的习惯——情绪越少,失误就越低。
赵勇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低声交代了几句。
挂断后他说:“小张半小时内到位,会从北坡绕进去,避开主路摄像头。”
我坐在主控台前,眼睛盯着雷达站方向的实时监控画面。
夜视镜头下,废弃建筑的轮廓模糊不清,门口堆着塌陷的水泥块,杂草长得比人还高。
红外热成像显示周围温度稳定,没有明显生命体征活动。
看不出任何动静。
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暴露在明处。
他们会躲在规则之外,藏在系统的缝隙里,等你主动踏入陷阱。
李悦突然抬手示意安静。
所有人屏住呼吸。
屏幕上,d-937的连接状态栏微微闪了一下——一次极短的握手请求,持续不到一秒,随即中断。
“试探。”
她轻声说,“他们在检查通道是否通畅。”
我没有动,也没下令。
几秒钟后,系统恢复平静。
“别回应。”
我说,“让他们以为一切正常。”
李悦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像是在计算时间。
她的节奏很稳,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都对应着某种内在计数。
赵勇走过来,站在我旁边,声音压得很低:“接下来怎么办?”
“等。”
我说,“他们试过了,没现问题,就会放松警惕。
真正的攻击,往往藏在第二次尝试之后。”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如果他们一直不动呢?”
我看着屏幕,回答得很慢。
“那就我们来逼他们出手。”
话音未落,李悦忽然轻声道:“来了。”
不是警报,不是提示音,而是她语气中那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紧绷。
我立刻凑近屏幕。
d-937的日志界面中,一条新的连接请求正在建立。
这一次,不再是瞬间中断,而是进入了完整的三次握手流程。
认证阶段开始加载,广播系统的接口返回了应答码。
“延迟脚本已激活。”
李悦的手指飞快敲击键盘,“预计额外耗时六秒二。”
六秒,听起来很短。
但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六秒足以完成一次溯源追踪、一次反向注入、一次精准打击。
“启动二级预案。”
我下达指令,“通知外围小组,进入待命状态。
切断雷达站周边变电站的远程控制权限,改由人工值守。”
赵勇立刻抓起对讲机联络部署。
与此同时,李悦的屏幕上,攻击路径正在逐步浮现。
第一跳、第二跳……第七跳之后,信号并未终止,而是继续穿透一层加密隧道,最终锁定在一个移动基站附近的私人服务器集群。
“不是固定主机!”
她猛然抬头,“他们在用便携式设备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