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继续活动,总会露出破绽。一次说话漏风,一次走错路,一次交接被人看见——这些细节,才是突破口。
我翻回那本笔记,在“行为模式推演法”下面画了一道粗线。
不能只靠能力,也不能只靠技术。我要学会看人,看细节,看那些藏在表面下的变化。
我合上本子,拿起对讲机。
“赵勇。”
他猛地睁眼,坐直了,立刻清醒。
“你去调最近七天城西三家便利店的进货记录,特别是夜班员工交接时间。另外,查查附近两个小区垃圾清运车路线,有没有临时改道。”
他愣了一下。“查这个干嘛?”
“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每天都从同一个口子进出,有没有固定的补给方式。”我说,“如果他们在那栋楼里长期待着,就必须吃饭喝水,处理垃圾。这些东西不会自己消失。只要他们形成固定模式,就会留下痕迹。”
他点点头,起身走了。
李悦这时轻声说:“信号强度又升了,百分之五。”
我看向屏幕。
红点再次亮起,时间准得像钟表。
我打开录音笔,开始口述今日调查日志。
“凌晨三点十七分,信号波动持续,未发现源头迁移迹象。人员行为分析启动,重点排查物资流通路径与作息规律。下一步,结合实地走访与历史案例,建立行为模型。”
说完,我摘下耳机,放在桌上。
太阳穴还在跳,疼没完全退。但我没再强迫自己使用能力。
我知道,这条路不能只靠天赋走下去。
真正的侦查,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翻开笔记最后一页,写下一句话:
“当技术到头,就回到起点。”
赵勇走到门口,回头看我。
“你要不要睡会儿?”
我摇头。
“我还得把这几个人的活动时间重新排一遍。”
他没再说什么,拉开门走了。
李悦的手指还在敲键盘,屏幕上的曲线继续跳动。
我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拿起笔,在“行为模式推演法”前面加了三个字:
学习行为模式推演法
然后,我拍下这页照片,存进数据库,设为高优先级参考文件。
雨还在下。
我走到窗边,看向外面漆黑的街道。雨水冲刷路面,映出破碎的光影。远处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车灯扫过湿漉漉的柏油路,像一把缓慢移动的探照刀。
忽然,我想起一件事。
昨天下午,我让赵勇调取西郊片区近两周的市政维修记录。其中有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幸福里小区东侧污水管道堵塞,清淤作业延期至本周一凌晨进行。”
原计划是上周五晚上施工,但临时取消了。
理由是“天气原因”。
可那天根本没下雨。
我立刻回电脑,调出地图叠加图层,将清淤车原定路线与西郊大楼位置做对比。
结果让我震惊——
那条路线正好穿过大楼后方一条废弃小巷,距离后门只有三十米。而且那段路没有监控,是盲区。
如果他们是利用这次“延期”,故意制造运输窗口呢?
也就是说,所谓的“维修延期”,其实是有人在内部操纵流程,为非法运输争取时间和路径。
我马上联系水务部门值班人员,查当天是谁批准的延期申请。
电话接通后,对方查了记录,说是姓陈的技术主管批的。
我让李悦立刻查这个人。
不到五分钟,她抬起头:“有问题。”
“怎么?”
“这位陈主管,三个月前在一家私营安保公司工作,那家公司是‘星盾科技’的子公司。而‘星盾科技’……”她顿了顿,“三年前承接过军区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当时的项目总工程师,就是徐志远。”
空气好像静了一瞬。
我盯着屏幕,心跳加快。
一条隐藏的链条正在浮现。
徐志远——星盾科技——陈主管——市政维修延期——清淤车路线经过西郊大楼——盲区运输窗口。
这不是巧合。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