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在门口停顿了一下,回头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很轻,却像一颗小石子掉进我心里,荡开一圈圈涟漪。我没动,手指还搭在主控台的边上,指尖有点凉,像是被屏幕的蓝光吸走了温度。
屏幕上,那辆停在采石场深处的黑色SUV一动不动,车灯熄了,轮廓模糊地融进夜色里,像一头静静趴着的野兽,等着猎物靠近。
刚才我们成功拦住了攻击——用延迟脚本切断了伪造“市政紧急通告”的广播路径,让它卡死在车载服务器内部,没能传到城市应急系统的主干网。技术上来说,这是一次漂亮的反击。但我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这场战争,从来不是靠枪炮打响的,而是在人们心里悄悄种下的怀疑,一点点腐蚀对官方信息的信任。
“人锁定了。”我说,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指挥室一下子安静下来。连敲键盘的声音都停了一瞬。
我看了一眼监控右下角的时间:凌晨两点四十七分。这个时间,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整座城市安静得像一只蜷缩的巨兽。可就在这片寂静里,有人正想撬开它的喉咙,塞进去一段虚假的尖叫。
“陈维,前应急管理局技术顾问。”我继续说,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三年前因为违规操作权限被调离岗位,之后就消失了。但现在,他是这次发布假消息的核心人物。”
李悦没摘耳机,只是把音量调低了些。她的侧脸在微弱灯光下显得特别清晰,睫毛轻轻颤着,好像在捕捉什么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她的手指还在键盘上敲着,节奏稳定,像心跳一样。
三秒后,她点头:“信号源没动,车载服务器还在运行。他们以为广播已经发出去了。”
这话一出,屋里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赵勇走近几步,眉头皱得很紧,战术背心上的装备带随着动作晃了晃。“那还等什么?”他语气急躁,“人都在那儿,车都没换地方!我们外面十几个人随时能冲进去把他铐了,不就完了吗?”
我没马上回答,而是转过身看着他,也看着其他队员——有刚从特警队调来的新人,眼里还有点跃跃欲试;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手,面色沉稳,眼神却透着警惕。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次普通的袭击。”我的声音平平的,但每个字都有分量。
我走到会议室门口,拉开门。灯光顺着门缝洒进来,照亮了走廊尽头的一排监控屏,上面跳动着地铁站、学校周边、医院出入口的画面……每一个角落都在无声呼吸。
“所有人,进会场。”我说,“这次行动的目标,不只是抓人。”
脚步声陆续响起,大家一个个走进会议室。投影幕布缓缓落下,像拉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我打开文件,第一张图是社区广播系统的接入路径模拟图:红线是正常流程,蓝线是备用通道,而一条刺眼的橙色轨迹,正从外部非法终端切入核心节点,直指信息发布口。
第二张是舆情扩散模型,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传播速度。曲线猛地往上冲,在消息发出两小时后达到峰值,预计影响全市七成以上的人。
第三张,是从深网截获的一段加密文字,我们只破解了一部分:
【计划代号:回音】
第一阶段:制造局部恐慌
第二阶段:嫁祸政府失职
第三阶段:动摇公众对官方信息的信任
成功标准:市民不再相信任何来自市政平台的预警
我把画面切回第一张图,激光笔指向那个被攻破的接口:“他们的计划分三步。第一步,伪造市政警告,比如‘某区域发现有害气体’或‘水源污染’;第二步,利用恐慌引发连锁反应——学校停课、医院挤兑、交通瘫痪;第三步,把锅甩给政府部门,说是我们应对不当,导致系统失控。”
有人小声嘀咕:“听着像演习方案。”
“区别在于,”李悦接话,声音平静,“演习是为了防,这是为了毁。他们选的时间很准——凌晨三点到五点,人睡得最沉,但也最容易被惊醒。一条消息放出去,醒来第一反应就是看手机,而不是报警。社交媒体十分钟就能发酵,视频、截图、转发全来了,舆论风暴立刻形成。”
赵勇站在后排,双手抱胸,肌肉线条绷得明显。他想起自己差点下令强攻的事,喉结动了动,终于没再说话。那一刻的冲动,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
“我们拦下了第一次攻击。”我看向大家,“但如果只做到这一步,等于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你们要来。他们会换方式、换时间,甚至换个目标。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一条假消息,而是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升级。”
一个年轻警员举手,声音有点紧张:“既然知道是谁,为什么不直接收网?拖越久,风险越大。”
赵勇忽然开口:“我一开始也这么想。”
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往前走了两步,站到我旁边,军靴踩在地上发出闷响。“半小时前,我也觉得冲进去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明白了,屋
